聚焦第九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大会主席胡坚教授畅谈胸部肿瘤新理念

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肺癌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肺癌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协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9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初晴后雨的杭州拉开帷幕。在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采访了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请其就本次论坛的更新、亮点以及外科新辅助治疗研究看点进行了总结。

1.jpg

“微创”贯穿论坛主题,内容、形式注重创新

自2012年至今,西子论坛已经进入了第9届。9年的时间里,每年的主题都具有风格不同的特点,但是微创治疗始终是肿瘤外科治疗基础上的不变主题。

微创治疗使得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速度更快,最终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获益。当然,这也依赖于早期诊断的不断完善。作为胸外科的专科特色,手术一直是胸外科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主题。胡坚教授表示,微创手术治疗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为“微微创”,最终进化为无痕手术。传统观念中,手术就必然有疤痕,但如果达到手术无痕化,将可能避免这种传统的难看疤痕。例如,食管癌、肺癌是具有自然腔道的疾病,完全可以通过食管本身和支气管树的导航技术确定并到达肿瘤所在部位进行切除,但这有赖于导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相对早期的肿瘤中,有可能在细胞诊断学的基础上,借此实现肿瘤的定点清除。

以往届一样,本届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强强联合举办,参会专家人员更多、学科更广,参会途径更多,在多学科医生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效率的交流和互利共赢局面。

主会场设置上,本届论坛囊括了国际同道和国内的内外科专家。参与其中的每位专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学术特点,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学术基础之上,论坛筹备组还设置了一些共同探讨的学术主题,各领域专家从自己所在领域出发,发表看法,碰撞火花。

科技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知识在不断应用。本届分论坛中,将更新包括MDT模式、多学科模式、人工智能、免疫治疗、全身综合治疗、精准诊断、基因检测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研究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特别设置了菁英论坛,着重对年轻医生论文撰写、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设置了微创论坛、高新论坛、快速康复论坛,并且邀请了护理团队的倾情加盟。

可以说在内容上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并且注重创新内容的主题展示。同以往各届论坛一样,今年的西子论坛仍然是主题鲜明,紧跟时代脉搏的百家争鸣,同时,肿瘤防治相关的新知识的普及也是医务工作者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防疫大背景或是科普宣教新契机

本届西子论坛具有一项特殊的大背景——新冠疫情的防疫。防疫的工作背景下,医院的筛查和隔离强度都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肿瘤患者治疗工作的不便,但同时,这些不便也成为了更大的机遇。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疾病,致死率较其他流感更高,造成了对人民健康的极大危害。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我们运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云端完成了肿瘤防治的各个重要学术交流工作。具体在此次会议的开场视频中,我们将以往工作的总结内容和今后工作的计划目标做了梳理,以这种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各位参会同道。

科普教育是我国大健康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赋予每个临床医生的任务。疫情之下的全民防病,居家隔离的网络兴起,更为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早前专委会已经在全国多地设立了多个科普基地,举办专门讲座,编写肺结节等相关的一系列书籍,与人卫出版社、浙大出版社合作并推行出版计划。同时,为紧跟网络时代潮流,科普宣教的战线也普及到了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上。2020年的无烟日,胡坚教授领衔的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以视频的形式发布了控烟的公益广告,发起了浙江省内的控烟活动,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反馈信息。究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寻常百姓懂得更多好的,新的医疗知识,更好地认识肿瘤,加强与医生的配合,共同防癌抗癌,最终实现最佳治疗模式。

胡坚教授相信,在今后科普教育的不断推动过程中,百姓将进一步获益,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中的贡献也将令其大有作为。

 

“早筛、早诊、早治”,“肿瘤慢病化”将是趋势

十一月份是肺癌防治月。

目前,国家癌症中心就实体肿瘤防治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强调对早期肿瘤务必要实现早筛、早诊、早治。同时,在实现早期肿瘤诊疗的基础上,对中晚期患者要实现有效的防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使其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或者影响最小化,即实现“肿瘤慢病化”。

谈到“肿瘤慢病化”,其实这是今后肿瘤防治的重要思路和理念。

在国家肿瘤防治的全过程中,如何让肿瘤成为如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可以用一针解决问题或者长期控制维稳,而不是“一刀切”的消灭,成为临床医生共同思索的问题。

以往的肿瘤治疗理念,都是将其完全消灭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针对早期肿瘤的手术切除,而在“肿瘤慢病化”的新理念中,会改变这些治疗理念,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对中晚期患者进行引流,使肿瘤与人体达成平衡状态,互不消灭,同时控制生活质量向好。

尽管目前,大部分早期肿瘤仍以手术局部治疗为主,但针对某些多发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也试图通过早期免疫治疗等手段达到治疗效果。鉴于早期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微生态的变化相对较轻,以及已有的晚期、中晚期患者的良好临床数据,通过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治疗等方案,为围术期患者、或刚好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达到降期的效果,甚至消灭微转移灶,是进一步的研究目标。如果一部分患者能够通过所谓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维持治疗三者联合的治疗模式达到长期生存,将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慢病化模式。

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结果并不理想,胡教授表示,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早期肿瘤患者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但目前这一设想还未被临床实践探索证实,这需要循证医学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索。目前已有的部分研究的样本量并不充足,数据不够充分,但相信一旦初步结果呈现,伦理审核方面将更加容易,也会博得更多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的认可。同时,免疫治疗促进了肿瘤新药的研发,有利于晚期患者实现慢病化。

胡教授强调,希望最终能将早、中、晚期肿瘤治疗、局部治疗、综合治疗、全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整合应用成为最佳模式,推动MDT模式、快速康复模式、肿瘤慢病化理念,做好肿瘤防治工作。

晚期肿瘤患者的慢病化实现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走好这段路,如何以更好的治疗模式实现肿瘤慢病化,都是作为临床医生和研究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放疗科作为优秀的兄弟学科,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数据结果,结果显示,对于不可切除的Ⅲ期肺癌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维持后,能够达到很好的3年生存率。这对于胸外科专业来说,既是激励,又是压力。但胡教授表示,有信心在胸外科及科内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小结

 

最后,胡坚教授说到,一站式、一体化的早期肿瘤无痕化治疗拟将成为今后的肿瘤治疗发展方向。

作为胸外科医生,他表示,整个胸外科的发展态势和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以各种方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付出。相信无论是微创技术的不断深入,还是全身治疗的不断提升,最终,胸部肿瘤的治疗都将到达新高度。也期待下一届西子论坛,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