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2

B4GALNT2 催化人类 Sd(a) 抗原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该抗原存在于 90% 以上的白种人红细胞中,通过将 N-乙酰半乳糖胺残基通过 β-1,4 键添加到亚末端半乳糖残基被α-2,3-连接的唾液酸取代。B4GALNT2 还催化 Cad 抗原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该抗原在血清学和生物化学上都与 Sd(a) 抗原相关(Montiel 等人的总结,2003 年)。

▼ 克隆与表达
------
CT1和CT2是识别与Sd(a)至少部分相同的寡糖结构的单克隆抗体。使用表达克隆来鉴定合成 CT2 识别表位的小鼠 cDNA,Smith 和 Lowe(1994)克隆了 B4galnt2,他们将其命名为 CT-GalNAc 转移酶。推导出的 510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为 58.3 kD。它具有 II 型跨膜糖基转移酶的特征,具有短的 N 端尾部,后跟跨膜结构域和预测面向高尔基体腔的 478 个氨基酸的 C 端催化结构域。小鼠 CT-GalNAc 转移酶 cDNA 与编码 GM2/GD2 合酶的人 cDNA(B4GALNT1; 601873)具有 51% 的核苷酸同一性),在编码催化域的区域中具有最高的同一性。

多希等人(1996)使用基于小鼠 CT-GalNAcT 的引物通过胃粘膜 RNA 的 RT-PCR 获得了部分人 B4GALNT2 序列。人类 cDNA 片段与小鼠 CT-GalNAc 转移酶具有 86% 的核苷酸同一性,与人类 GM2/GD2 GalNAc 转移酶具有 63% 的同一性。Northern印迹分析在正常胃粘膜中检测到2-kb B4GALNT2转录物。RT-PCR 检测到正常人胃、空肠和回肠中的表达,结肠中表达从近端到远端梯度。

通过在数据库中搜索类似于小鼠 B4galnt2 的序列,然后进行 RT-PCR 和人结肠癌细胞系的 5-prime RACE,Montiel 等人(2003)克隆了 B4GALNT2 的 2 个变体。较长的转录本编码推导出的 566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计算出的分子量为 63.3 kD。它包含一个 N 端胞质结构域,然后是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长催化结构域。较短的转录本编码推导的 506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计算分子量为 57.0 kD。它具有与全长形式不同的 N 端胞质结构域。Northern印迹分析检测到8.8、6.1、4.7、3.8和1.65 kb的B4GALNT2转录本。在结肠中表达最高,在肾、胃、回肠和直肠中表达较低。RNA 斑点印迹分析显示 B4GALNT2 在所有检查的正常组织中的基础和低表达,并且 RT-PCR 检测到几种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 基因结构
------
蒙蒂尔等人(2003)确定 B4GALNT2 基因包含至少 12 个外显子,包括 2 个可变剪接的第一个外显子,跨度超过 36 kb。

▼ 测绘
------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ontiel 等人(2003)将 B4GALNT2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7q23.1。小鼠基因对应到 11 号染色体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显示出与人类 17 号染色体同线性的同源性(Mohlke 等,1999)。

▼ 基因功能
------
通过生化分析,Smith 和 Lowe(1994)证实小鼠 CT-GalNAc 转移酶合成了人类抗 Sd(a) 血清识别的表位。

使用 RT-PCR,Dohi 等人(1996)发现 9 例胃癌中的 6 例和 13 例结肠癌中的 9 例缺乏 B4GALNT2 转录物。这些结果与在相同样品中测量的 B4GALNT2 活性缺乏相关。多希等人(1996)得出结论,减少的 B4GALNT2 转录导致胃肠癌中 Sd(a) 表位的消失。

蒙蒂尔等人(2003)发现 N-末端在 gly89 处截断的可溶性 B4GALNT2 蛋白可以将 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到几种天然和合成的受体底物,但它需要一个半乳糖残基与 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 N -乙酰半乳糖胺残基或β-1,4-连接到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葡萄糖残基。

▼ 分子遗传学
------
Roychoudhury 和 Nei(1988)列出了等位基因变异的基因频率数据。

▼ 动物模型
------
I 型血管性血友病(VWD1; 193400 ) 的特征是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613160 )水平降低,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莫尔克等人(1996)注意到 VWD 的外显率是不完整的,并且出血表型的表达是高度可变的。此外,正常个体的血浆 VWF 水平差异很大。von Willebrand 病的严重程度范围广泛、表达能力可变、外显率不完全可能最终可以通过 VWF 基因与多种修饰基因(包括参与翻译后加工和其他方面的蛋白质)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相互作用来解释VWF 的生物合成和清除。为了确定影响 VWF 水平的基因,Mohlke 等人(1996)分析了在血浆 Vwf 水平上有 20 倍差异的 2 种小鼠品系之间的遗传杂交(Sweeney 等,1990)。来自 F2 后代的 DNA 样本显示出极高或极低的血浆 Vwf 水平,并针对跨越常染色体基因组的 41 个标记物进行了表型分析。一个占 Vwf 水平总变异 63% 的新基因座被定位到远端小鼠 11 号染色体,该位点与 6 号染色体上的小鼠 Vwf 基因座不同。Mohlke 等人(1996)将轨迹 Mvwf 指定为“Vwf 修饰符”。对多达 2,407 个减数分裂进行额外的基因分型,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遗传图谱,将基因置于 Ngfr( 162010 ) 和 Hoxb9( 142964 ) 之间,并且它与 Gip( 137240 )密切相关。Ngfr 和 Hoxb9 之间的 Mvwf 候选间隔约为 0.5 cM。Mohlke 等人的结果(1996)证明单个显性基因解释了 1 个小鼠品系的低 Vwf 表型,并与其他几个品系杂交。遗传模式表明 Vwf 生物合成或加工的独特成分中存在功能获得性突变。他们评论说,人类 Mvwf 同源物的特征可能与 1 型 VWD 病例的一个子集相关,并且可能定义了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改变外显率和 VWF 基因座突变的表达。

GALGT2 主要在小鼠和人类的肠道上皮中表达。莫尔克等人(1999)发现 Mvwf,负责改变小鼠品系中 Vwf 血浆水平的基因,是 Galgt2。他们表明,导致 Vwf 缺乏的突变改变了肠道特定血管内皮基因的表达。Ginsburg(1999)表示,人类极不可能发生同样的改变。然而,Mvwf 修饰基因效应可能是了解血浆 VWF 水平遗传修饰的有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