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MERANG发育不良

有证据表明回旋镖发育不良(BOOMD) 是由染色体 3p14 上FLNB 基因( 603381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
Bommerang 发育不良是一种围产期致命的骨软骨发育不良,其特征是四肢骨和椎骨缺失或骨化不足(Bicknell 等人的总结,2005 年)。

▼ 临床特点
------
科兹洛夫斯基等人(1981) , Tenconi 等(1983)和Kozlowski 等人(1985)每人都描述了 1 名患有称为回旋镖发育不良的疾病的患者,因为腿部长骨的形状异常。3例患者均在新生儿期死亡。他们患有侏儒症,四肢短而弯曲,僵硬,面部特征特征。尤其是鼻子根部宽阔,鼻孔和鼻中隔严重发育不全。放射学上,桡骨和腓骨不存在,而剩余的长骨具有回旋镖结构。髂骨体小,下脊柱骨化和手指发育迟缓。3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来自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温希普等人(1990)描述了第四个病人,也是一个男婴。注意到缩短的回旋镖形半径、股骨和胫骨。椎体边界显示冠状裂隙。

Hunter 和 Carpenter(1991)描述了一名患者同时具有 I 型去骨发育不全( 108720 ) 和回旋镖发育不良的明显表现,并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疾病是“一个谱系的一部分,可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病因”。格雷利等人(1993)提出了一个支持Hunter 和 Carpenter(1991)假设的案例。

乌里奥斯特等人(1997)报道了健康的非近亲父母的后代可能出现回旋镖发育不良的病例。在妊娠 27 周诱导分娩。他明显不成比例,头部很大,四肢非常短且像鳍状肢,许多畸形和全身性脱发。放射学骨骼检查显示全身骨化不足。耻骨不存在。在腿上只观察到一根骨化良好且呈弓形的骨头,看起来像回旋镖。组织学研究显示软骨中存在多核巨软骨细胞。核型显然是正常的。

奥登等人(1999)报道了一个 24 周妊娠的女性胎儿,其临床和放射学特征与回旋镖发育不良相符。然而,组织病理学显示不寻常的外侧扇形骨干骨化。奥登等人(1999)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特征代表了回旋镖发育不良的一种变体,具有 I 型去骨发育不良和回旋镖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

韦塞尔斯等人(2003)报道了一个男性胎儿有回旋镖发育不良,在妊娠 16 周时通过超声诊断。在妊娠 17 周诱导分娩;产后检查显示 4 条肢体有侏儒症和微畸形。在每个肢体中,3 根长管状骨中只有 1 根骨化;假定的半径具有回旋镖形状,假定的胫骨具有节段形状。手和脚非常短而宽,有严重的短指。除 T11-12 和 L1-3 外,所有椎骨的骨化中心均不存在。胸部小,呈钟形,肋骨短。头骨显示小颌畸形。

▼ 分子遗传学
------
在Krakow 等人报道的 22 周男性胎儿中(2004)和Wessels 等人描述的 17 周男性胎儿(2003 年),Bicknell 等人都被诊断为回旋镖发育不良(2005)鉴定了 FLNB 基因突变的杂合性,分别是 leu171 到 arg(L171R;603381.0009)和 ser235 到 pro(S235P;60338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