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蛋白; SPN

  • 白唾液酸;LSN
  • 白细胞大唾液酸蛋白
  • CD43
  • GPL11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SPN

细胞遗传学定位:16p11.2 基因组坐标(GRCh38):16:29,662,962-29,670,875(来自 NCBI)

▼ 描述

唾液酸蛋白(白唾液酸蛋白)是人类 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一些 B 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唾液酸糖蛋白,它对于免疫功能似乎很重要,并且可能是参与 T 细胞激活的生理配体-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

▼ 克隆和表达

Pallant 等人(1989)指出唾液酸蛋白已被L10单克隆抗体鉴定。帕兰特等人(1989) 从人外周血细胞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出编码白唾液酸蛋白的 cDNA 克隆。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雪莱等人(1988, 1989) 分离并测序了唾液酸蛋白的 cDNA 克隆。最长的测序克隆长 1.7 kb,编码 7 个分离的胰蛋白酶肽中的 5 个。Northern 印迹分析表明唾液酸蛋白转录物长 2.5 kb。1.7-kb克隆的核苷酸序列显示唾液酸蛋白转录物具有587个核苷酸的3-引物非编码区,是聚腺苷酸化的,并且具有AATAAA聚腺苷酸化信号。341个氨基酸的推导序列表明唾液酸蛋白具有3个结构域:195个氨基酸的胞外结构域、23个氨基酸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和123个氨基酸的C端胞内结构域,其中包含许多可能被蛋白激酶C磷酸化的位点。

▼ 基因功能

Park 等人将编码人类 CD43 蛋白的 cDNA 导入抗原反应性鼠 T 细胞杂交瘤中(1991) 发现 T 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激活得到增强。CD43 的胞内结构域在 T 细胞激活过程中过度磷酸化,是该功能所必需的。

罗森斯坦等人(1991)指出,Wiskott-Aldrich 综合征患者的淋巴细胞中 CD43 有缺陷(参见 301000),并且 CD43 与 T 细胞表面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似乎有助于 T 细胞激活。罗森斯坦等人(1991) 提出证据表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147840) 是 CD43 的配体。作者认为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中 T 细胞功能的缺陷可能是由于 CD43/ICAM1 相互作用缺陷造成的。许多 HIV 感染患者体内存在循环抗 CD43 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导致艾滋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

施密德等人(1992) 提出证据表明血浆半乳糖蛋白代表 CD43 的胞外部分,该部分是通过跨膜部分的蛋白水解裂解产生的。Bazil 和 Strominger(1993) 表明 CD43 通过蛋白水解作用从受刺激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表面裂解下来。他们认为白细胞受体的诱导酶裂解可能代表了调节这些分子表面表达的一般机制。

van den Berg 等人使用免疫沉淀和细胞结合分析(2001) 表明,240-kD SELPLG(600738) 和 130-kD CD43 蛋白均在溶液中与巨噬细胞限制性 SIGLEC1(SN; 600751) 结合。然而,在细胞表面表达时,只有 T 细胞结合的 CD43(而不是 SELPLG)以分支或非分支糖形式结合。因此,CD43 是 SN 的 T 细胞反受体。

免疫突触是 T 细胞与 APC(抗原呈递细胞)的接触位点,其中 T 细胞受体(TCR)、辅助受体、信号分子和粘附受体在抗原识别时极化。免疫突触的形成被认为对于受体信号转导和 T 淋巴细胞的完全激活很重要。CD43 是一种大唾液酸蛋白,广泛表达于未激活的 T 细胞中。Delon 等人使用抗原激活的 T 细胞和共聚焦显微镜(2001) 证明 moesin(309845) 被排除在 T 细胞-APC 接触区域之外并与 CD43 共定位。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moesin 在抗原识别后迅速去磷酸化,然后在苏氨酸残基上重新磷酸化。只有磷酸化的 moesin 才能结合 CD43。德龙等人。

Allenspach 等人使用小鼠辅助 T 细胞系和共聚焦显微镜(2001) 确定 CD43 的细胞质尾对于从免疫突触中去除 CD43 是必要且充分的。至少在一些细胞中,CD43 与埃兹蛋白(123900) 和 moesin 一起位于 T 细胞的远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埃兹蛋白和莫斯蛋白的行为存在差异。Allenspach 等人使用来自 Cd43 -/- 小鼠的细胞(2001) 观察到 ezrin-radixin(179410)-moesin(ERM) 家族蛋白的移动孤立于大 CD43 粘蛋白。含有埃兹蛋白 N 端 320 个氨基酸的显性失活 ERM 突变体的过表达抑制了 CD43 激活诱导的运动,而不影响缀合物形成。

▼ 基因结构

Shelley 等人(1990) 报道 CD43 基因有一个 378 bp 的单个内含子,它中断了 mRNA 5-prime 非翻译区的序列。因此,该基因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蛋白质的离散的细胞外、跨膜和细胞内区域,包括细胞外区域中的重复序列,不是由单独的外显子编码的。

▼ 测绘

雪莱等人的地图(1989) 确定人类唾液酸蛋白基因在单倍体基因组中似乎是独特的,并通过对啮齿动物-人类细胞杂交体的 DNA 进行 Southern 印迹分析,将其分配到 16 号染色体。通过对体细胞杂交的研究,Pallant 等人(1989) 证明白唾液酸蛋白基因不是 X 连锁的;通过原位杂交,他们将该基因定位到16p11.2。巴彻等人(1990) 证明小鼠白唾液酸蛋白基因(命名为 Ly48)由 7 号染色体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