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古钙素; RGN

  • 衰老标记蛋白 30; SMP30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RGN

细胞遗传学位置:Xp11.3 基因组坐标(GRCh38):X:47,078,413-47,093,312(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在对大鼠肝脏可溶性蛋白质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的调查中,Fujita 等人(1992) 分离出一种新的 30 kD 蛋白 Smp30,该蛋白在与年龄相关的下降方面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 藤田等人(1992)确定Smp30优先定位于大鼠的肝细胞和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 Smp30 与称为 regucalcin 的钙结合蛋白相同,后者是由 Shimokawa 和 Yamaguchi(1993) 从大鼠肝脏中分离出来的。

Fujita 等人使用大鼠 Smp30 cDNA 作为探针(1995)从人肝脏 cDNA 文库中获得了编码人同源物的 cDNA 克隆。 该 cDNA 编码预测的 299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大鼠蛋白质的序列相似性为 88.9%。

▼ 基因功能

为了确定 SMP30 的功能,Fujita(1999) 用人 SMP30 cDNA 转染 HepG2 细胞,使细胞稳定表达大量 SMP30。 当细胞质钙离子升高时,由于质膜泵送活性增加,这些细胞表现出钙离子流出增加。 Fujita(1999) 得出结论,SMP30 在钙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钙是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 Fujita(1999) 提出,与年龄相关的 SMP30 减少可能会改变信号系统并增加组织对有害刺激的敏感性。

近藤等人(2006) 发现从大鼠肝脏纯化的 Smp30 对各种醛糖内酯具有内酯酶活性,并且需要 Zn(2+) 或 Mn(2+) 作为辅助因子。 内酯酶与 L-古洛糖酸 γ-内酯的反应是 L-抗坏血酸生物合成的倒数第二步。

▼ 测绘

通过对啮齿动物-人类体细胞杂交体的分析,Fujita 等人(1995) 将 SMP30 基因对应到 Xp11.2-q11.2。

▼ 动物模型

近藤等人(2006) 发现 Smp30 缺失的小鼠在喂食缺乏维生素 C 的饮食后会出现坏血病症状,例如骨折和佝偻性念珠,并在开始饮食后 135 天内死亡。 死亡时其肝脏和肾脏中的 L-抗坏血酸水平低于野生型对照小鼠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