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的这个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可逆,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治疗恶性肿瘤上大放异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在增强T细胞活性的同时,也可能破坏机体本身的免疫平衡,从而产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例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肾炎、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当其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后,还可以引起自身免疫介导的糖尿病,虽然发生率在0.2%~1.0%左右,但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而且加重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利于生存,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病例分享

 

 

 

患者, 53 岁男性,诊断为食管胸上中段中分化鳞癌,行一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后评效疾病进展。二线接受PD-1单抗治疗,患者在用药 5 周期前空腹血糖正常(4.8 mmol/L),5周期后出现食欲下降、呕吐(均为 2 级)。

 

用药102 天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严重上腹不适,呕吐加重,伴有明显头晕、乏力及胸闷,于当地急诊就诊,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急性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经补液及胰岛素替代等治疗后,血糖于 10 天后达到稳态。 

 

后检查发现,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均为阴性,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提示Ⅰ型糖尿病(T1DM)。该患者在免疫治疗139天时评估疾病进展,故停止免疫治疗。自末次随访时(停药后40余天),患者仍需胰岛素控制血糖。

 

 

 

 

ICI相关性糖尿病

危险性

2018年,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VigiBase、世界卫生组织个案安全报道数据库中发现的283例在2014~2018年4月使用免疫治疗后出现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约一半的病例表现为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本例),且起病急、预后较差。

 

按照现有的诊断标准,ICI 诱导的 T1DM中,约40%的患者可诊断为爆发性 T1DM,其特点为短时间内胰岛细胞被彻底破坏且很难恢复,提示 ICI 诱导的T1DM更加凶险,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 。幸运的是,目前尚无ICI治疗患者死于T1DM的病例报道。 

 

大部分的免疫治疗相关性糖尿病出现在抗PD-1治疗之后,在免疫治疗开始使用后的5~790天发生,中位时间为116天。69%发生在免疫治疗使用期间或停药后1个月内,22%发生在停药后1~3个月内,从免疫治疗停药到发生糖尿病之间的间隔最久可达247天。21%的病例中,免疫治疗相关性糖尿病还会合并另一种irAE,例如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相关的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T1DM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高,而由于甲状腺功能障碍中位发生时间约为10 周,晚于T1DM,因此一旦免疫治疗后出现T1DM 的患者,要高度警惕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 

 

虽然目前ICI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率较低,但是随着 ICI 应用的大量增加,肿瘤科医师和急诊科医师更应充分了解这种罕见的不良反应。 

发病原因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Sho Yoneda等探索了ICI相关糖尿病的发生原因,结果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研究发现,不同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患者,ICI相关性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组织中,剩下的&β;细胞很少或几乎无法表达免疫耐受蛋白PD-L1。

 

正常细胞表达PD-L1的作用是告知免疫系统,自己不是外来威胁,是“自己人”,从而阻断机体免疫系统攻击机体的重要器官和组织,而ICI则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达PD-L1,从而达成让机体免疫力攻击肿瘤组织的目的。本研究提示,在ICI关闭PD-L1表达后,机体也增加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组织的可能性。 

如何降低风险?

首先,高危人群的识别是管理 ICI 诱导的 T1DM 的第一步。

 

对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而言,遗传易感性和胰岛自身抗体能够较准确地预测 T1DM 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ICI诱导的T1DM与易感基因相关,因此ICI 治疗前的基因和抗体检测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另外,需要鉴别患者是否本身存在I型糖尿病,对于所有病例均可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筛查以排除1型糖尿病。如果GADA抗体缺乏,继续检测IA2、IAA和ZnT8抗体的检测,但需要注意的是,抗体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I型糖尿病的可能。 

 

其次,T1DM 的早期识别也极为关键。

 

定期监测血糖和 HbA1c 水平也是有效的筛查策略,建议每3个月测定一次空腹血糖(或在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进行),当血糖高于250mg /dL时进行酮症的评估。由于初发表现为血糖升高的 T1DM 患者较少,仅为 20%,另有 40%的患者则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外的症状起病,因此也应提高患者和医师对口渴、多尿、消化道症状以及类流感症状的警惕性。 

 

动态监测 C 肽的释放有助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的动态演变。因此,除了血糖测量,监测c肽下降趋势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免疫诱导的糖尿病。

 

虽然单纯的&β;细胞受损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胰腺体积改变,但有研究显示,也有患者胰腺影像学出现萎缩或炎症表现,提示胰腺外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也有研究显示,患者胰酶水平可能出现升高。因此胰腺影像学联合胰酶检测可能有助于发现 T1DM 的早期征象。 

治疗

首选胰岛素替代治疗。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管理。肿瘤患者生存期往往有限,无法获益于血糖长期控制所带来的慢性并发症的改善,因此对于无法长期生存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管理目标,避免出现低血糖。

 

考虑 ICI 诱导的 T1DM 为免疫所介导,因此 有学者尝试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均未获得成功,因为高达80 %~95%的胰腺&β;细胞已经被永久性的破坏。

 

目前研究显示,ICI诱导的T1DM 与较好的疗效相关。因此,大多数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后,推荐继续使用 ICI 治疗,除非是出现其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发生疾病进展。因为即使停用免疫制剂,患者糖尿病情况也不会缓解

 

 

总之,ICI 诱导的 T1DM 虽然罕见,但其病情凶险、早期不易识别,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及血糖。未来,还需要在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其探索发病机制、危险人群预测和综合管理策略。

小编在此强调,免疫治疗虽好,也要提防出现糖尿病哦!

 

 

 

参考文献

 

[1]Jordan J. Wright et al. Increased Reporting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ssociated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18).

[2] Sho Yoneda et al. T-Lymphocyte Infiltration to Islets in the Pancreas of a Patient Who Developed Type 1 Diabet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Diabetes Care(2019).

[3]程思远 王正航 鲁智豪 沈琳.抗PD-1/PD-L1治疗食管鳞癌诱发的1型糖尿病:个案报道及文献回顾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01期 第69-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