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已来, 试管行业变局降至

当新闻界还在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胎羊体外培育成功而兴奋的时候, 有一家公司早在2017年就已经成功地将人造子宫悄悄地商业化.

人造子宫

2020年开始, 我们的业务一天比一天少, 本以为是疫情影响. 在这种认知下, 全行业躺平, 很多企业都关门歇业. 而行政对试管婴儿行业的整肃更是直接让北上广,包括武汉的机构一地鸡毛.

机构没了, 但生意还在, 客户的需求总是不会变的, 很多人都说客户都转地下了, 可是地下的机构明明都缺客户, 去年年底到现在更是全行业闭门放假. 就算还是怪疫情, 也不至于全国一家公司也不开吧?

结果, 还是找到原因了. 在这里.

这家叫Teclys的美国公司早在25年前就开始研究人造子宫, 2017年已经商业化, 到去年出生了2000多名婴儿. 这几乎是2015年到2020整个中国地区地下机构产能的总量.

不得不说科技真的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支持, 还需要政策支持.

中国的试管行业就像躲在地下老鼠, 整天鬼鬼祟祟, 惶惶不可终日. 但在另一些国家, 科学家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生殖技术的研发, 没有突然间的"严打", 不需要为寻求保护伞而投入巨额经费.

包括社会观念在内. 郑爽在中国被口诛笔伐, 然而在美国, 郑爽所做的事情再平常不过. 因为感情问题而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也是基本权利, 即便在中国也是这样. 但文化环境却没有容错能力, 让一件普通的家庭纠纷变成社会事件.

我们也知道一件事: 我们已经落后了. 在这方面技术的楼后, 会导致整个行业像芯片, 操作系统一样永远落后, 最终我们失去话语权, 只能购买服务, 成为低端制造商或服务商, 或者代理商.

总是说外国卡我们的脖子, 但好像没人关心这是谁导致的. 行政卡了民营企业的脖子, 而创新的动力正是在民营企业手里. 那些巨额的战略经费最终有几毛钱能到民营企业手里? 真正需要的研发经费的企业拿不到, 而骗补的企业早就形成利益链沆瀣一气.

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环境. 就算我们想做点事, 我们能怎么做, 我们又能敢怎么做?

眼睁睁看着又一个行业即将被外国技术垄断, 除了躺平, 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