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重复参保者高峰时曾达1亿人 三部门将有序清理

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有序清理重复参保,首次提出重复参保的界定及处理原则,明确原则上不允许重复参保。

从披露的指趾看,医保的重复参保现象比较普遍。有权威人士曾于十年前估算,我国医保的重复参保者高达1亿人。近年来重复参保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地区保持在10%以上。人社部下属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大约7.8%的人存在重复参保。

1-1.png

为什么会发生重复参保的现象呢?为什么重复参保的问题如此普遍呢?原因比较复杂。大概来说,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我国医保分属于数种不同制度,有人在不同制度之间同时参保,形成重复参保。而第二个原因是,我国医保统筹层次较低,有些人在不同统筹区参保,就形成重复参保。

从第一个原因来说,我国前些年的医保,有公务员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农村居民医保,不同的医保制度下,有人同时参加了不同的医保,就形成重复医保。如农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极易重复参保,常见情况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到城镇打工后又参加了就业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种重复参保完全是多轨制的医保制度造成的。即使在同一种制度之内,仍然存在重复参保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医保统筹层次很低,一些地方实际上只是市县级之内的统筹。低层次统筹现状下,如果一个人从一个统筹区域流动到另一个统筹区域,在两个地区都参保,就产生重复参保。众所周知,我国的医保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而且与劳动力的大量流动是同步的。随着大量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跨统筹区域参保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1-2.jpg

那么,重复参保有什么不利影响?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非常清晰的看法,实际上,影响可以从不同方面予以观察。

第一,对于参保者个人来说,影响利弊不一。有些人可能从重复参保中得到利益,尤其是不同制度的重复参保者,很可能利用这种重复参保多次报销费用。如浙江省审计厅曾公布2011年浙江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情况,全省共有63.29万人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以及城乡居民医保,有5238人重复享受待遇610.91万元。这种情况下,显然重复参保的个人得到了利益。这种利益也很难说是非法利益,因为以前对此并未有严格的限制。事实上,能够从重复参保中获得利益的,只是在不同制度之间重复参保的个人;而同一制度之内不同统筹区域内的重复参保者,则是重复缴费,增加负担,造成浪费。比如说一个人在甲地参加了职工医保,后来他到了乙地又参加了当地的职工医保,这样他实际上有两个账户,形成重复参保,但是,如果他不幸住院治病,他只能在一个地方享受医保,外地的医保他无法享受,等于是白白缴纳保费,白白吃亏。

第二,对于财政来说,重复参保可能会造成财政支出的扩张和浪费。财政对于居民医保是有补贴的,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重复参保使得财政资金也用于重复补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前述浙江省审计厅的一次审计发现,全省共有63.29万人重复参保造成财政多投入10822.68万元。此次《指导意见》是由医保局和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的,其原因正在于财政部要通过清理重复参保而节省财政资金,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效率。

第三,从医保角度来说,重复参保不一定增大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甚至由于大量重复参保者不能同时享受不同账户报销的利益,医保基金很可能由此还节省了资金。但是,总的来说,重复参保扭曲了国家医保参保的数据和信息,对国家决策和社会认知形成误导。虽然目前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保的参保率已经很高,覆盖面很广,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是,如果真的有上亿人是重复参保或者10%的人是重复参保,那么,真正的参保者将没有那么多,参保率没有那么高,覆盖面也没有那么广。由于重复参保,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给医保的管理和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医保可持续发展来说,这当然是很不利的。

1-3.jpg

医保重复参保既然有如上不利影响,那么,清理和规范是理所当然的。要害在于政策必须有序而精准。虽然重复参保有不良后果,但是必须考虑到它的形成原因复杂,不可一刀切地予以清理。应该看到,有些重复参保在短期内还有相当的合理性,因此,应避免参保人身份切换时出现待遇空白期,确保参保人待遇无缝衔接;有些重复参保确实使参保者重复缴费,形成负担,那么,清理重复参保就不应该简单取消,而是应该将重复缴纳的费用退回参保者。可想而知,这样的退费工作一定是工作量巨大的,医保要舍得退出这笔资金,不该有所留恋。

 

 

清理重复医保,归根到底,要提高医保的统筹层次,这样跨统筹区域而发生的重复参保就不会发生;另外,要进行医保制度改革,让医保的多轨制最终并轨到一轨制,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这样,不同制度之间的重复参保也将失去基础。当然,这只是一个远景,近期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