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肺癌?胸外科手术不开胸,切口能小十倍!

我国是癌症高发国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平均每分钟有7.4人被诊断为癌症,有4.4人因癌症死亡,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大“致命物”。癌症治疗手段多样,随着5G、大数据、3D打印、3D成像、磁导航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手术治疗逐渐被改变。
只切四分之一
就完全达到了切除整个肺叶的效果

高树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从事胸部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30年,是国内较早开展微创手术的胸外科专家,也是医疗创新技术的带头人。他所在的胸外科,已经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最佳专科的声誉。

1.jpg

患者王英(化名)来自大连,医生初步诊断她是早期肺癌的几率非常大。41岁的王英焦虑不安。

 

人们谈到肺癌手术,大多联想到让人恐惧的开胸场面。的确,过去手术创伤很大,需要开胸30厘米,肋骨要去掉一根,或者断掉一到两根。但她不知道,现在手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2009年,高树庚开始采用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替代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至今,已经成功做了上万例,单孔胸腔镜手术仅有一个3-4cm的小切口,非常适合像王英这样早期肺癌患者的手术。术前会议上,高树庚还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打印出了肺部解剖结构和肺部肿瘤。

 

在腔镜小切口的基础上,高树庚提出了治疗早期肺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理念,即在完整切除肺内肿瘤病灶、保证足够切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健康肺组织。然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他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2020年9月8日早上8点,王英的手术开始。记者在征得了院方及王英本人的同意后,用镜头记录了这台手术。

 

手术室科技感十足,手术台对面的大屏幕格外显眼,王英肺部立体三维影像在上面变化着角度。高树庚介绍说,以前做手术只能凭借CT片,很难做到精准切除,往往是整个肺叶都要切掉,如今只切肺叶的一小部分。

 

手术台上的两块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王英胸腔内的影像,由于是微创手术,这两块屏幕就成了医生们的眼睛,高树庚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操作。而已经打印好的肺部3D模型,更在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2.jpg

高树庚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三维重建和3D模型作为术中“导航”,他们的手术时间可能会更长,找到病灶的位置会更加困难,如果没有提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理念,王英的健康肺叶就没办法充分得到保留,她的肺部功能恢复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王英的手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上午11点半,高树庚从王英的肺部取出了一小块病变组织,也成功在这块切除的组织上找到了肿瘤的位置。

 

王英的手术顺利结束了,高树庚告诉记者,有了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引导,让他们有了术前精准的规划,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而下一步,更小的创面甚至利用电磁导航技术进行的无创面手术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电磁导航技术,就是利用了先进的“肺部GPS”定位系统,通过自然腔道帮助医生追踪肺结节,从而达到精确诊断和正确治疗。医生表示,他们会针对患者进行术前的气道规划,术中通过磁板和患者身上粘贴的电极所产生的磁场,准确地找到病灶的位置。虽然这项技术还没有广泛普及,但作为外科微创化手术强有力的辅助帮手,已成为未来胸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