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城三日CSCO年会拉开帷幕 结直肠癌专场精华看这里!
2020年9月24日是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的第六天,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东方巴黎——沪城上海。由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精心筹备的结直肠癌专场在上海主会场首场亮相。正如结直肠癌专场主题所述,本专场围绕多学科和规范化诊疗,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展示和热火朝天的专家讨论。
结直肠癌专场
开幕致辞
首先,由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各位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肩负双重责任,为防控疫情和抗击肿瘤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本次CSCO年会能够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召开历时八天的“CSCO年会学术周”,机会难能可贵。希望大家在这个肿瘤学界的一流学术平台上,交流学术、碰撞观点,并从中有所启发和获得,在今后的结直肠癌领域中获得更多丰硕成果!
张苏展教授
随后,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发来了云端致辞。他指出,本专场邀请我国重量级专家学者分享肠癌领域的关键性成果、交流临床实践中宝贵经验,从大咖论道、聚焦热点、精准诊疗三个环节展开,涵盖丰富、内容详实,期待通过本次学术交流,能够支持和引领肿瘤同道们在肠癌领域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医疗进步,将学术发现尽快转入临床实践中,让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徐瑞华教授线上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
环节一 大咖论道
首个学术环节为大咖论道,围绕临床实践中备受关注的基因检测、专病中心的建设以及辅助治疗三方面展开,以期为临床医生起到实际操作的示范作用,本环节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担任主持人。
张苏展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的要点,就结直肠癌基因监测的解读和意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最后,张教授发出了“灵魂拷问”,他强调,临床医生在为患者选择商业NGS前,要明确四大问题,首先,检测的目的是遗传、诊断、治疗靶点还是研究?其次,标本的来源是来自肿瘤体细胞、胚系细胞、cf-DNA还是CTC-DNA?再次,检测的范围是基因范围还是变异类型?最后,他指出,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不要盲信公司结论。
张苏展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大肠肿瘤诊治中心的建设与思考”。在报告中,他结合所在医院经验,对肿瘤防治中心在大肠癌预防中的病因、发病、诊断、计划、治疗、随访、关爱;治疗中的新辅助、手术、术中、辅助、姑息和临终;医教研全面发展中医疗的数量、质量、费用,学生教育、医学再教育以及基础、转化、临床研究给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引,不但强调了临床和科研相互支持的理念,也强调了医生的社会人文责任。
蔡三军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则就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精准之路谁该做?做多久?给出了精辟的报告。他分享了CRC辅助化疗从5-FU/LV时代、到5-FU+奥沙利铂时代再到IDEA时代的历史变迁,指出基于CEA和ctDNA动态变化的预后分类价值已经明确,相应的化疗强度和密度尚需进一步确认;虽然目前组织分型的预后价值得到认可,但方法学和普及性需要推广;最后,他指出免疫分型和基因分型将是未来热点。
刘云鹏教授
本环节,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斌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顾艳宏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及宁夏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宁菊教授担任嘉宾,采用线下线下的形式共同交流讨论。
环节二 聚焦热点
本环节主要围绕进展期结直肠癌内容展开,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担任主持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围绕“直肠癌的治疗——2020ASC0改变了什么?”进行了报告。她在报告中总结到,化疗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时间、空间与放疗的组合提高pCR、DFS;放疗后巩固化疗器官保留率提高;概念成立,仍需优化方案,获益人群选择是关键需要新技术指导。最后,她指出,对于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模式,微环境的研究将是重要方向。
章真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则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进展、免疫治疗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局部晚期直肠癌“武汉协和数据分享”三方面带来了免疫治疗时代直肠癌放疗的思考。他指出,短程即刻、长程、短程延期放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的主要方式,而长/短程放疗+新辅助化疗是TNT下新趋势。
张涛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张卫教授,从新辅助放化疗后治疗方案的选择路径、nCRT方案和WATCH AND WAIT(W&W)实施、W&W安全性及主要风险、W&W患者获益及生活质量以及W&W研究及展望四方面对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的思考做了报告。他期待,未来能进一步实现精准治疗,将目前的机会型治疗未来能发展为计划型W&W。
张卫教授
本环节讨论专家为湖南省肿瘤医院殷先利、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赵林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杨春康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燕速教授,他们指出,未来直肠癌免疫如何跟放疗联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未来。
环节三 精准诊治
本环节主要涉及基因检测和相应的靶向药物。这部分体现了今后的发展前景,包括国内外目前部分热点研究,可能会影响今后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本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贵英教授担任主持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围绕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她指出,HER-2阳性患者是结直肠癌中的一个小众群体,变异率月5%,HER-2变异可表现为扩增、突变和融合等,抗HER-2药物对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患者显示出初步疗效,目前,已初步得到认可并被CSCO和NCCN指南推荐,期待未来更多临床研究的支持。
袁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以”PD-1单抗成为MSI-H肠癌首选一线治疗?PD-1联合治疗会优于PD-1单抗吗?可以挑选PD-1单抗优势获益人群了吗?”三个问题发问,就“MSI-H结直肠癌的治疗在2020ASCO后改变了什么做了精彩的报告。他总结到,免疫治疗进入MSI-H肠癌一线治疗成为必然,免疫一线治疗同样带来很多新的疑问需要回答,未来有更多新的领域需要探索。
李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报告的题目围绕“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展开,在报告中他梳理了从2004年到2019年,mCRC认知的二十年演变,分享了BRAF突变在结直肠癌分子标签中的预后/预测价值。他指出,不是所有的BRAF突变都是一样的。BRAF突变作为druggable target的抑制策略,BRAF抑制后EGFR的反馈性上调,为BEACON们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BRAFI+MEKi有无可能做到BRAF V600的同病异治。BRAFmt CRC患者MSI发生率高,联合免疫药物的空间值得探索。
张俊教授
本环节讨论专家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王畅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萌教授。
最后,由袁瑛做大会总结,她指出本次专场内容安排更加精炼、实用,而且新的参会模式让更多医生有机会学习分享。相信每位参会者都可以整场会议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观看。再次向线上线下参会的同道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