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教授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被称为“沉默的致命物”。近年来,PARP抑制剂的出现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选择,并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今年的CSCO大会上,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为我们分享卵巢癌及PARP抑制剂治疗相关热点话题。

1-1.png

医脉通:当前我国卵巢癌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李宁教授:卵巢癌是最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约8/10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且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治疗困难。随着复发次数和化疗次数的增加,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

 

医脉通: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疗效确切,目前已有多种PARP抑制剂问世,PARP抑制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李宁教授:近年来,PARP抑制剂是卵巢癌治疗领域研究最为火热的一类药物,目前全球已有多种PARP抑制剂上市,不同产品之间更多的是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BRCA突变的患者,从疗效来看,不同PARP抑制剂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大,目前也尚无不同产品之间头对头比较的研究。总体而言,在已经发表的临床研究中,不同产品对于BRCA突变患者的疗效都很不错。

 

对于没有BRCA突变的患者,各种PARP抑制剂之间疗效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无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患者,不同产品之间或许有差异。但由于缺乏比较,而且目前暂无统一的HRD检测方法,因此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尚并不明确。

 

在服药频率、药物代谢途径方面,不同产品之间存在一定区别。例如有的PARP抑制剂每日两次用药,有的每日一次用药。由于代谢途径不同,服用不同药物期间需要注意不能同服的其他药物或者食物也不尽相同。

 

在安全性方面,医生和患者都比较担心血液学毒性,应尽量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停药,以免影响疗效。应用不同PARP抑制剂的患者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贫血、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降低。不过由于缺乏直接比较,所以尚不确定各种产品之间这些血液学毒性的发生频率或发生程度有多大的差异。

 

医脉通:氟唑帕利是我国首个国产PARP抑制剂,其疗效如何?会对我国卵巢癌诊疗管理带来哪些改变?

 

 

李宁教授:氟唑帕利是我国恒瑞公司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在国内已经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在氟唑帕利用于治疗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是组长单位。

 

这次CSCO年会创新药物专场报道的氟唑帕利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氟唑帕利对于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治疗效果很好,绝大多数患者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些患者还能达到完全缓解,即肿瘤完全消失。此外,对于疾病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期为8.5个月。

 

研究队列中,前次化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2个月的患者约占25%,而应用氟唑帕利后,有50%以上的患者PFS >12个月。可见,对于BRCA突变的患者,氟唑帕利的治疗效果确实不错。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有关氟唑帕利的研究结果公布,丰富我国PARP抑制剂的药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