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声誉风险:少些说教,多些引导

人要脸,树要皮,电灯泡子要玻璃。

这句俗语,金融机构现在应该深有感触,且颇有发言权。

2021年春,一纸文件将声誉风险管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银行保险机构人人自危,压力山大。

声誉是金融业的核心软实力。

对经历过声誉风险事件的金融业来说,扎牢篱笆、补齐短板势在必行,一切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挽狂澜于既倒。

往大了说,声誉风险事关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往小了说,声誉风险关乎企业成败和行业口碑,口碑比赚钱更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文件出台后,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机构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舆情环境变化,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排查舆情风险隐患,开展情景模拟演练……

效果如何,待实战检验。当然,谁也不想有实战的那一天。

但从实际行动来看,保险机构都“动”起来了,足以赢得肯定。

态度决定一切,相信保险机构能打赢这场与风险死磕的攻坚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遗憾的是,文件出台后,一批“观察”接踵而至,观点不一,心态各异。

仔细梳理:

幸灾乐祸,看热闹不嫌事大者有之

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者有之

火上浇油,唯恐行业不乱者有之

……

当然,道理大家都懂。相比说教,保险机构更关心如何操作应对,这才是“实”的东西。

三个方面吧。

第一,声誉风险是表象,表现为负面影响,根子在企业内外部的风险隐患。

一个公司里,PR们经常被戏称为“背锅侠”,压力可想而知。

现实中,除极个别保险公司将品牌前置,赋予其绝对的话语权之外,大多数品牌部门多是绝对的后台,远离消费者、远离业务一线。但就绝大多数声誉风险事件而言,源头却又主要来源于一线,错位之下,除了怒其不争,只能乖乖地做好“背锅侠”的本分。

当然,不可回避的是,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中处处都有潜在的舆情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国别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

这就需要保险机构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能职责,熟悉每一项业务的开展情况,掌握第三方合作机构(声誉风险的潜在“大坑”)的动向等。

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外部环境研究,紧盯政策、市场、同业、国际等动向变化,提前预判,做好预案。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句话:勤互动,多沟通,多研究,将声誉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个人心里,覆盖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是声誉风险管理的责任人,面对声誉风险,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

董事长或主要负责人是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最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恶劣声誉风险危机。

殷鉴不远,此处省略五百字。

以保险机构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发展逻辑,仅靠自觉显然不现实,那就多提醒、多唠叨吧。

第二,保险机构是命运共同体,同行发生声誉风险事件时,要摒弃看客心态,吸取其经验教训。

对保险机构来说,深处行业之中,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行业200余家机构,业内人士能分清子丑寅卯者都在少数,更不要说普通的消费者。在行业形象本就不高的情况下,任何一家机构的舆情事件都无异雪上加霜。

全面互联的网络时代,任何微小的舆情事件都可飞速发展,打行业一个措手不及。这是网络时代爆炸式遗传效应的本质特征,快得令人无法反应。

但问题在于,除个别头部保险机构外,很多中小甚至大型保险机构在应对声誉风险方面还是零基础,缺乏有效方法和基本素养,缺少指挥统筹和坚强定力。面对舆情事件,或将溃不成军。遗憾的是,即便监管再次强调,但大部分保险机构仍未从根本上反思自我,排查风险隐患,个别机构甚至匿名恶意诋毁,损人不利已,多重影响之下,最终受伤的是整个保险业。

第三,声誉风险应对处置要把握好时度效,这是铁律,更是根本遵循。

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时度效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时就是时机、节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实效,其核心要义是遵从规律、精准遗传、因事而为、讲求效果。

遇到舆情事件,回不回应,什么时候回应,通过什么形式回应,以多大力度回应,怎么回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都需要认真揣摩、认真掂量。该快的要第一时间发布,该慢的要三思而后行,该造势的要浓墨重彩,该淡化的要低调处理,是局部问题的不要渲染成全局问题,是个别现象的不要给人造成错误的整体印象。

反观近年来一些企业应对声誉风险事件的表现,时度效皆有很大改进提升的空间。

有的企业积极准备新闻口径,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应,导致小事件演变成大舆情。

有的企业准备了口径,但没有主动通过新闻发布、媒体通气、声明、公告等适当形式披露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甚至遮遮掩掩,媒体反复询问才得到回应,有效的发布和回应渠道没有得到公司应有的重视和正视。

有的企业顾左右而言他,回避问题,或是过度反应,缺乏应有的诚意。

误了时,失了度,效果可想而知。

当前内外部环境纷繁复杂,保险业声誉风险形势严峻,建立声誉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刻不容缓。

当下,保险业呼唤一场应对声誉风险的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