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这项结果太坑爹!盲信体检结果,32岁小伙拖成肠癌晚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为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提升肿瘤医师患教工作的理念和技能,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携手,特别策划并开展“关爱行动·肿瘤患者教育大型公益项目”,为肿瘤领域医生和患者共同提供专业、权威、全面的科学抗癌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以科学积极的心态接受和配合临床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


为配合项目的顺利开展,我们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平台开设专栏,每周末发布一篇文章,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遗传,让更多人提高肿瘤防治意识与患者教育理念

 

小编的话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也欢迎读者积极参与来稿!有趣的病例故事、曲折的治疗经过和原创的科普内容等均可。有意者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肿瘤小编投稿,入选稿件除稿费外还有精美礼品赠送哦!

 

 

 

今日话题

 

“坑爹”的肿瘤标志物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查成为大量体检机构的热门体检项目,然而商业宣传的片面性也严重误导了普通大众。很多人认为这个检查是“万能金标准”,看到全部正常就认为自己拿到了免死金牌,该吃吃,该抽抽,该喝喝,有了症状也不去重视;而有的人,看到指标升高,立马就吓破了胆,惊慌失措,认为自己得了癌,因此,造成很多悲喜剧。 

 

 

盲信“体检结果”拖成肠癌晚期

小高(化名)是个公司白领,今年刚刚32,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贤惠美丽;女儿伶俐可爱。然而,在不久前的6月7日,幸福生活被打破了,小高被确诊结肠中分化粘液腺癌、附近淋巴、脉管侵润、腹膜外转移。

 

回顾他的病史,医生忍不住疾呼,与其说是小高疏忽大意耽误了自己的病,不如说是轻信肿瘤标志物结果造成的悲剧!

 

原来,3年前小高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多,而且会里急后重,他以为是消化能力有问题,考虑到父亲也是这样,因此并没在意。

 

去年11月份,小高开始出现间断性便血,本想去医院查一查,但是出现便血后,正好赶上了公司安排的年度体检,其中有一项正是“癌症筛查五项”,五项肿瘤标志物检查全部正常,让他坚定了自己不会得癌的信念。

 

不是癌,多半是痔疮,他吃了点药,果然此后没有血了。今年5月份,他又出现了便血,肚子也隐隐作痛,但是喝点热水也能缓解,他考虑是痔疮犯了,也没在意。

 

另外,小高长期坐写字间,几乎没有什么锻炼,体型虚胖,肚子也挺大,因此就开始了健身锻炼和节食,从疫情结束的4月底到5月底,体重迅速下降了20多斤,他一直以为是减肥锻炼的卓有成效,也没引起警惕。

 

直到6月份,他开始出现持续腹痛、无力、脓血便,不得已再来医院,才确诊了肠癌。

 

便血、暴瘦、腹痛,身体在一次次给他发出警告,他却因为肿瘤标志物这项体检指标坚信自己不会得癌,2年内3次拒绝肠镜检查,硬生生把自己拖成肠癌晚期,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有些人因为肿瘤标志物正常耽误了诊断,而有些人却被异常的肿瘤标志物吓得魂飞魄散。 

 

 

标志物飙升40倍竟是“它”搞鬼

前不久,长治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就出了一例非常有喜感的病例。

 

一位62岁的老者,平时除了血压高,基本算是很健康,也没有任何症状。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医生们惊讶地发现,他的肿瘤标志物CA724达到了300.70 U/ml,超出正常上限40多倍。为了慎重起见,医生将标本专门送到别的三甲医院重新检验,结果还是如此;而老汉的其他指标均显示正常。

 

当老汉得知结果后,吓得半死,忙不迭地做了胃镜、肠镜、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大名鼎鼎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一系列检查,折腾了半天仍然没有查出原因。那种肿瘤在偷偷生长,又查不出在哪的感觉让他身心饱受煎熬!

 

后来,医生们在详细询问了老汉的用药情况后发现,老汉儿子为他买了“补品”灵芝孢子粉,老汉连续半年多来,一天喝12 g。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医生马上想到了导致CA724升高的可能就是这个东西!于是安慰老人不要紧张,把这宝贝“补药”停掉试试。结果,2周后,下降到44.52 U/ml;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近年来,健康体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部分肿瘤标志物也已列入健康体检的项目中。相对于胃镜、肠镜等有痛苦的侵入性检查,以及PET-CT、CT等有辐射的检查而言,采用抽血的方式让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也备受体检欢迎。然而其实大众对其认识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作筛查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却往往不能达到早期诊断肿瘤的目的。除了甲胎蛋白(AFP)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其比值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并不具有很大的意义。

 

很多人拿肿瘤标志物用作筛查,然而实际上,国家指南中有明确说明,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癌症的筛查标准,只能作为参考!

 

肿瘤的早期诊断更多的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B超、CT、X线、胃镜、肠镜)等手段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则需要依靠病理检查,而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筛查的辅助手段,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转移等。

 

误区二、肿瘤标志物阴性可以排除患癌

 

由于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组织释放(或分泌)到血液中的一类物质,但这种释放过程中受肿瘤位置、周围血管是否丰富、肿瘤活动是否活跃等因素影响,另外,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测定的结果。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因此肿瘤标志物的阴性也就不能完全排除相关肿瘤。

 

即使像AFP这种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相当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也仅达到79%~90%。也就是说,还有10%~30%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AFP是正常的或只有轻度的升高。

 

误区三、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患癌

 

许多良性疾病都可以有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可以有PSA的轻、中度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有CA125的轻、中度升高,急、慢性肝病时可以有CA125、CA199、CA50、铁蛋白的不同程度的升高。胆道疾病伴黄疸时常有CA199、CA50的明显升高,甚至长期吸烟者CEA也会有轻度升高。

 

另外,一些药物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例如采用布洛芬治疗的心包渗出患者CA724浓度会升高,另外,痛风患者CA724也会明显升高,可能与水仙碱、别嘌醇、非甾类等抗痛风治疗药物相关;而复方苦参注射液则可以降低患者CA724的血清浓度。一些“补品”,例如本文的灵芝孢子粉也会造成其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明显首先也排除相关疾病以及服用的药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误区四:只要联合检查诊断效率就高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阳性检出率,但部分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极高,如CA199和CA50之间的相关性可达到95%~98%,即95%~98%的被检者如CA199正常,则CA50也正常,CA199异常,则CA50也异常,这时就可以选用一些灵敏度更高的肿瘤标志物,如CA724。再比如CA242较少受到黄疸的影响,在胆道、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误区五:轻度升高意义不大

 

正因为许多良性疾病都可以有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所以有些医生认为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价值不大,只有在高于正常参考值5倍以上才有意义。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参考值的范围都订得比较宽。即使轻度升高,如果动态监测逐渐升高也应高度警惕。

 

 

因此,临床上对于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应该既不迷信,也不轻视,根据个人家族肿瘤史、高危危险因素、身体是否有预警信号不同情况、不同目的选择或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