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肿瘤多学科(MDT)研究会

2020年8月26日,我院胰腺肿瘤MDT团队(胰腺外科、肿瘤内科、肝肿瘤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内镜中心、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学科共同参与)利用午间12:15-13:30的休息时间,在15号楼3楼的多功能厅展开了第140期胰腺肿瘤MDT讨论,现选择其中2例进行相应报道。

1.jpg

2.jpg

病例1
患者男性,74,因“发现CA19-9升高14月,腹痛2月余”就诊。患者14个月前体检发现CA199升高(80U/mL),后至当地医院复查肿瘤指标:CA199 120U/mL。12个月前就诊于外院就诊查CA199 279U/mL、CA242 102U/mL,PET/CT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腹膜后小淋巴结、余未见异常。6个月前至外院复查CA199 1200U/mL。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痛,遂至当地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查CA199 158U/mL,腹部增强CT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占位、腹膜后絮片状影与钩突分界不清、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胆囊炎。患者半月前就诊于我院门诊,两次行十二指肠镜+EUS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我院PET/CT提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占位、MT不除外,腹部增强MRI示十二指肠降部良性病变机会大、异位胰腺不除外。患者自诉近期纳差、体重下降约10Kg。我院MDT团队专家就该患者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展开讨论。

3.png

影像科王明亮教授阅患者影像资料后认为: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接近球部位置,呈腔外生长、粘膜完好,虽毗邻胰腺,但信号强度与胰腺实质有差别,且中心似有坏死,与异位胰腺不符。该病灶位置偏深,而异位胰腺多位于粘膜下,且十二指肠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也可以出现该影像学表现,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异位胰腺不完全除外。
核医学科顾颖涛教授阅患者PET报告后认为:PET/CT图像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见一大小18.5×15.0mm结节,伴糖代谢轻度增高(最大SUV值约为2.7), 而PET/MRI图像示该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最大SUV值为1.4。PET/MRI通常较PET/CT延迟2小时拍摄,该病灶代谢呈下降趋势,考虑为良性病变。
内镜中心蔡明琰教授阅报告后认为:小超声探头深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大超声伸入降部,见胰头结构完整,未见明确肿物。考虑影像学所示肿物与胰腺无关,内镜超声检查未检查十二指肠对系膜侧。
胰腺外科戎叶飞教授认为:目前肿物明确,依据经验,异位胰腺也存在较高恶变风险,具有手术指征,建议行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肿块性质,而后考虑手术局部切除或密切随访。
胰腺外科吴文川教授认为:该患者腹痛2月余,CA199最高达1200U/mL,目前降至158U/mL,呈波动趋势。PET/CT、MRI、CT均提示十二指肠降段病变,而两次内镜检查均未见异常,尚无充分依据考虑恶性病变,建议3个月后复查超声内镜。
胰腺肿瘤MDT团队建议:诊断考虑十二指肠降段占位,良性可能,恶性不完全除外。建议患者3个月后复查超声内镜、胰腺增强CT及肿瘤标志物。
病例2
患者男性,63,因“腹胀3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腹胀,伴左腰背部不适感,进餐后、左侧卧位加重,无明显腹痛,无恶性呕吐等不适,当时未予重视。患者3周前至外院就诊,查腹部增强CT示胰头多发囊性灶、主胰管不均匀扩张、考虑IPMN,胰腺炎改变伴周围渗出,胆囊炎。后于2周前至我院就诊,行超声胃镜检查示胰头钩突见一大小约24×27mm囊实性占位,累及部分胰体,病灶紧邻门静脉,考虑IPMN恶变可能。8月14日我院腹部增强MRI示胰腺IPMN(混合胰管型),胰颈部病灶局部恶变可能,胰尾渗出、假性囊肿形成。8月17日我院PET/CT提示:1.考虑为胰腺体部MT伴远端胰腺体尾部、周围腹膜炎症及胰尾假性囊肿形成可能;2.胰腺头部及钩突良性病变可能,胰管扩张,胆囊炎。患者两周前血常规示WBC 16.69×10^9/L,N 80.9%,目前予以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中。患者精神可,食纳可,夜眠可,二便无殊,体重近期下降2.5Kg。我院MDT团队专家就该患者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展开讨论。

4.png

影像科王明亮教授阅患者影像资料后认为:MRI提示胰头多房囊性灶,与主胰管相通,胰管明显扩张,符合IPMN影像学表现。DWI序列可见胰体病灶,远端胰管扩张,胰尾部可见渗出及囊性灶。结合PET结果,考虑胰头为IPMN, 扩张胰管里没有乳头状的增生,远端胰管的扩张和增强模式符合导管腺癌。故考虑胰体为导管腺癌,引起远端胰管扩张合并假性囊肿。
核医学科顾颖涛教授阅患者PET报告后认为:PET/CT图像示胰腺体部见糖代谢异常增高(最大SUV值约为6.1)的稍低密度灶,大小约15.6×14.5mm,其在PET/MRI图像上呈T1WI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最大SUV值约为5.0;病灶远端胰腺体尾部弥漫性糖代谢稍增高,周围腹膜片絮状增厚、部分伴糖代谢异常增高,胰尾旁增厚腹膜区域见囊状低密度灶,考虑胰体MT伴远端体尾部炎症及胰尾假性囊肿形成。胰腺头部及钩突见多房囊状低密度灶,与主胰管分界不清,大小约为40.5×32.2mm,最大SUV值约为1.4,其在PET/MRI图像上呈T1WI低信号、T2WI及DWI高信号,最大SUV值约为1.1,胰头病灶考虑IPMN可能大。
胰腺外科戎叶飞教授认为:胰体部病灶考虑MT可能大,且靠近肠系膜上动脉,建议炎症控制后早期行胰体尾切除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胰头部考虑良性病灶,行全胰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建议立即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外科吴文川教授认为:该患者WBC 16.69×10^9/L、N 80.9%,予以抗感染治疗中,且影像学提示胰腺周围炎症明显,目前手术时机不成熟,建议对胰体病灶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化疗。化疗2-4周期后再评估是否可行手术治疗。
胰腺肿瘤MDT团队建议:患者目前诊断胰头IPMN、胰体MT可能,建议超声内镜下穿刺获取病理后化疗,后续评估是否手术。
经过1个半小时激烈讨论,第140期MDT研讨会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结束了,感谢与会的诸位教授与护理部的各位同仁,以及患者们的支持。中山医院胰腺团队将不断努力,优化方案与思路,引进新技术,秉承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