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快速兴起和长期发展的逻辑思考

一“惠民保”快速兴起的逻辑背景

 

·01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迫切需要

商业保险的补充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全民健康的实现必然依托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决定着商业健康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社保的对接产品。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城镇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保险的开放等都是属于对接社保的商保产品范畴。“惠民保”无疑是找到了作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中的又一层次。

 

·02商业健康险内在转型的压力和驱动力

 

虽然健康保险在近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不能掩盖长期存在的严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老百姓对健康保险有着极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却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同时也由于产品设计和风险导致了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特别是医疗保险业务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再从产品端来看,健康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上75%以上的产品为重大疾病保险和补偿型医疗保险。在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中,保障疾病种类大致相同。从2015年引入轻症条款后,现在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均一致性地表现为轻症、中症、重症的给付。补偿型医疗保险一致性地表现为一年期,高免赔额和一个月的观察期,即百万医疗。而百万医疗的发展脚步也出现了疲软的状态。

 

·03“惠民保”填补了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细缝,满足了政府、险企、消费者的多方需求

 

2012年大病保险的开展,相当于医保的二次补偿,但是始终占用了统筹基金池子里的额度,而医保个人账户余额逐年累计增加,“惠民保”的兴起,提高了个人账户的使用效率,又给多层次的保障增加了一个高额补偿以及特种药品费用补偿的层次。从保险企业来看,长期的重疾保险一直是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的盈利点,但毕竟走的是高端路线,受众群体较小,百万医疗市场也日趋饱和,所以“惠民保”作为一款有政府背景,杠杆非常高的短期医疗保险产品可以迅速扩展险企的客户群。最后,“惠民保”产品不受年龄限制,带病投保低保费高保障,再加上健康管理服务的附加价值这些特点同时弥补了大病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的不足,填补了社保与商保之间的细缝。

 

·04自带“普惠”,“精准”,“扶贫”的特质

 

传统的商业保险其实是一种“奢侈品”,渴望拥有却又高攀不起。2017年以来,保险回归保障,保险力争惠民的思路被打开。“普惠”表现在作为一款几十元保费,一百万保额的保险产品,能够迅速为城市几百万人口带去保障;“精准”表现在一城一价,一城一方案。“扶贫”表现在险企推广时,针对特殊人群的公益捐赠或者由政府买单。

 

当然“惠民保”也存在着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同导致的亏损、短期产品的停售等问题。接下来谈几点其可持续性走稳的思考。

 

 

二“惠民保”可持续性走稳的思考

 

·01精算和大数据技术是核心

 

任何的保险产品,精算定价始终是核心。秉承合理微利的原则,在一城一价的模式下,更需要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大量的疾病与医疗费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精准的价格并且进行动态保费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实现低价来换取市场份额。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短期内面对如此海量的投保人,保险公司也将大数据算法和技术应用到产品的营销、风险控制以及理赔的各个环节中,以不断提升公众的信任度。

 

·02兼重事前与事后风险控制

 

“惠民保”的一大特色是不分人群地统一保费,当然也有少数根据人群特点简单地分为两类或者三类。但是我们知道,统一保费的模式是商业保险发展的最初级阶段以及社区保险中所采用的,它简单易操作。一开始有政府推动和背书,只要是社保参与者都可以投保,有些地区可以个人账户直接抵扣,投保率非常高。但长期来看,根据很多文献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社保还是商保,只要有自愿选择,势必存在逆选择,并且形成螺旋上升的趋势,最终导致崩盘。因此,事前风险控制的一大注重点是如何控制后续的逆选择,细化风险人群,做个体人群的差别费率势必是后续长期发展要考虑的。

 

事前风险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发病率,特别是加入了特效高价药补偿的“惠民保”,着眼点在重大疾病的发生率的控制上,健康管理要发挥其功效。在2019年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首次将分摊成本提高到净保费的20%,也就是说可以在现有低价保费的基础上,适当再加入健康管理的成本,将其用在真正能实现重大疾病特别是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筛查诊断上。

 

“惠民保”的事后风险就是有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就目前来看,各地的“惠民保”为了便捷消费者,都可以实现在线索赔,但同时也会引来骗赔的欺诈行为,而且这部分的成本可能占比会非常高。因此,保险企业要在这块业务上尤其重视医保欺诈识别技术的挖掘以及准确使用。

 

·03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与融合

 

通过“惠民保”这一波与医疗保险机构的深度合作,保险企业将逐步摆脱数据孤岛的困境。社保的数据,医院的数据,个体健康行为的数据都将蜂拥而至。在数据隐私保险的大前提下,为了能尽快实现商保数据与外部数据的共享融合,以更好地完善“惠民保”,保险企业乃至行业应该加快健康保险数据标准化的建设。

 

·04保持市场的良性竞争

 

可以预见,“惠民保”是医疗保险市场的一块大蛋糕,包含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养老险公司以及专业的健康险公司都会纷纷涌入,必将引来市场的强烈竞争,因此,为了持续发展,保护参保者权益,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惠民保”的监管办法,包含险企准入与退出机制、费率以及调整办法、数据使用的规范、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办法等。

 

 

·05社保化、长期化的趋势

 

归根结底来看,“惠民保”属于“类社保”产品,相当于在大病保险之上的第三次补偿+附加价值,但是短期商业保险多少存在不稳定性,没有盈利点、保费大幅度增加、条款的调整或者受政策影响等都会使其长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2019年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提出了长期医疗保险费率可调,为了有效满足消费者对长期医疗保障的需求,未来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将会逐步发展。一条发展道路是,“惠民保”直接划归社保范畴,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这样也变相实现了短期产品长期化,最终实现“惠民保”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全民保障、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