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具有侵袭性特征、切缘阳性将影响胰腺癌癌前病变的预后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是胰腺癌前病变,既往一些研究寻求确定某些危险因素,从而划分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然而对接受手术患者的病程知之甚少。近期,韩国研究人员在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IPMN切除后,患者生存和复发率因病理和切缘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浸润性病理分型和切缘阳性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对低度不典型增生或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术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因为这些患者术后5年仍有复发可能性,并有可能进展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 。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Hyeong Seok Kim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577例接受IPMN手术患者的数据,根据病理学和切缘状态评估其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最终纳入548例患者进行分析,353例为低度不典型增生,78例为高度不典型增生,117例为浸润性IPMN。

 

中位随访56个月后,结果发现:

 

  • 有50例患者(9.1%)复发,其中6例(1.7%)为低度不典型增生,4例(5.1%)为高度不典型增生,40例(34.2%)为浸润性IPMN。

 

  • 无论病理分型,切缘阳性患者的复发率均高于R0切除患者。

 

  • 浸润性IPMN患者的5年累计复发率(37.6%)明显高于低度不典型增生患者(0.7%)和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3%),并且,即使在术后5年,三组患者的复发风险仍持续增加。

 

  • 在多变量分析中,浸润性IPMN与复发风险增加18倍相关,切缘阳性与复发风险增加2.6倍相关。CA19-9升高也可2.5倍提高复发风险。

 

  • 浸润性IPMN患者的5年生存率(48%)显著低于低度不典型增生(89%)和高度不典型增生(84%),恶性切缘患者的5年生存率(31%)显著低于低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83%) 和阴性切缘患者(81%)。

 

恶性切缘、N1期、静脉浸润、化疗和CA19-9升高是不良预后的孤立预测因素

 

在431例非浸润性IPMN患者中,有4例胰腺外复发:2例因一般状况不佳而接受支持治疗,1例接受化疗的患者在几个月内死亡,1例局部复发并包绕肠系膜上静脉的患者接受了切除术并仍存活。

 

研究者点评

 

根据美国胃肠病学协会IPMN管理指南,如果术后5年无明显变化,可以停止对胰腺囊肿的监测,并且对没有高度不典型增生或浸润性IPMN的胰腺囊肿进行术后严格监测,成本效益比较低。但是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低度不典型增生或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也应接受终生术后随访,以防疾病复发或发展成新的胰腺癌,这与欧洲IPMN指南一致,该指南也建议切除术后进行终生随访。

 

与低度不典型增生或高度不典型增生相比,浸润性IPMN复发率更高,生存率更差,这表明需要新型的辅助化疗方案等更有效的术后治疗策略。

 

恶性切缘,包括具有高度不典型增生和浸润性IPMN的切缘,与更高的复发风险和较差的预后相关。因此,这种切缘状态需要更多的切除,以实现阴性或至少是低度不典型增生边缘状态,减少复发和改善生存期,否则应考虑术后辅助放化疗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来源:

https://bit.ly/2S0fs0s Annals of Surgery, online September 15,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