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营养不良 5型

有证据表明锥体营养不良(CORD5) 是由 PITPNM3 基因( 608921 )中的突变引起的。

有关锥体营养不良的一般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120970。

点位 表型 表型
MIM 编号
遗产 表型
映射键
基因/位点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17p13.2-p13.1 锥体营养不良 5 600977 AD 3 PITPNM3 608921

▼ 临床特点
------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会影响视锥细胞的功能,表现为中央视力逐渐丧失、色觉缺陷和畏光。科恩等人(2007)检查了最初由Balciuniene 等人报道的患有锥体营养不良的 5 代瑞典家庭的成员(1995)并发现大多数患者从儿童时期开始视力和光敏感度就低于正常水平,在成年早期出现黄斑变性和法定失明的早期迹象。电子光感受器测试显示光感受器功能逐渐丧失仅限于锥体。在一名年轻患者中,看到了牛眼黄斑病,而在晚期病例中,结果从色素斑驳到明显的中央脉络膜萎缩不等。没有视野的周边限制,也没有夜盲症史。代表视锥功能的明视视网膜电图(ERG) 大大减弱或消失,而暗视 ERG 显示正常振幅;眼电图(EOG)正常。科恩等人(2007)在临床检查的患有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的 7 代瑞典家庭成员中观察到较温和的表型,其中包括一名女性,她在 45 岁时首次出现视力受损,当时她的色觉有缺陷,但全视野视锥反应正常电生理测试。她的女儿在 30 岁时出现视力低下、色觉缺陷和光敏感,ERG 异常与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一致。

▼ 测绘
------
在一个 5 代家庭中,Balciuniene 等人(1995)证明了渐进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指定为 CORD5)和染色体 17p13-p12 上的遗传标记之间的联系。多点分析在标记 D17S938 处给出了 7.72 的最大对数值。该家族中的重组杂种类型表明,视锥营养不良基因座位于 2 对特定标记之间的 25-cM 间隔内。在编码视网膜蛋白恢复蛋白( 179618 )的基因之间检测到重组,因此将其排除在突变位点之外。

科恩等人(2007)在 2 个患有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的瑞典多代家庭中对 CORD5 基因座进行了精细定位,其中 1 个先前由Balciuniene 等人报道(1995),并在标记 D17S1844 处获得了 12.67 的最大 lod 分数。重组事件将基因座缩小到包含至少 3 个候选基因的 14.3-cM 间隔,其中 2 个被 SSCP 和序列分析排除在外。

▼ 分子遗传学
------
在 2 个具有锥体营养不良对应到染色体 17p13 的多代瑞典家庭中,其中 1 个是Balciuniene 等人先前报道的家庭(1995) , Kohn 等人(2007)对候选基因 PITPNM3( 608921 ) 进行了测序,并确定了 Q626H 突变( 608921.0001 ) 的杂合性,该突变在两个家族中都与疾病分离。在 322 条种族匹配的对照染色体或 140 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未发现该突变(见180100)。由于两个瑞典家庭中共享的单倍型和 Q626H 突变的存在,作者认为这些家庭具有共同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