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或不伴有草酸盐尿石症的甘氨酸尿症

SLC36A2 基因中的杂合突变可能导致高甘氨酸尿症( 608331 ),因此在该条目中使用了数字符号(# )。

▼ 说明

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甘氨酸具有肾小管重吸收机制。亚氨基甘氨酸尿症(IG; 242600 ) 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氨基酸转运错误,也是新生儿和 6 个月以下婴儿的正常表现( Chesney, 2001 )。对亚氨基甘氨酸尿症家族的早期研究表明遗传复杂性,纯合子发展为 IG,杂合子仅表现出高甘氨酸尿症(HG)(Broer 等人的总结,2008 年)。

已经描述了合并糖尿和甘氨酸尿的表型(见138070)。

▼ 临床特征

德弗里斯等人(1957)在德系犹太人的一个祖母、她的女儿和 2 个孙女中发现了高血糖症。祖母有肾绞痛,2个孙女出现肾草酸盐结石。这个家族对于草酸盐结石的关联显然是独一无二的。Scriver(1968)似是而非地提出,在这些家族中观察到的甘氨酸尿症特征是亚氨基甘氨酸尿症( 242600 ) 的杂合状态,这种疾病已在德系家族中多次描述过( Tancredi 等人,1970 年)。

Adams 和 Nance(1967)描述了患有阵发性心动过速、高血压、晕厥和癫痫发作的兄弟姐妹,并伴有显性遗传性小眼症、白内障、高甘氨酸尿症和肾结石。假定甘氨酸代谢紊乱。

格林等人(1973)报道了一个德系家族,其中父亲和 2 个儿子患有高血糖症。先证者是在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进行研究时被发现的。父亲有与肾绞痛相符的病史,但不知道会排出结石。一个儿子的嗅觉终生受损。血浆甘氨酸浓度正常。1 名儿子静脉输注脯氨酸显示脯氨酸的最大转运率正常,但在肾小管滴定曲线中脯氨酸重吸收有明显的张开,这被认为与影响脯氨酸结合的“Km”突变一致。格林等人(1973)得出结论,影响其家族中甘氨酸 - 脯氨酸 - 羟脯氨酸肾脏转运的突变与先前描述的家族不同。他们建议将亚氨基甘氨酸尿症命名为 II 型。

布罗尔等人(2008)注意到Greene 等人报告的生理测量结果(1973)准确描述了他们自己对 SLC36A2 G87V 突变( 608331.0001 ) 的功能分析,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具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但对脯氨酸的亲和力发生了变化。

▼ 分子遗传学

布罗尔等人(2008)研究了 3 个法裔加拿大家庭和 4 个澳大利亚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先前从新生儿亚氨基甘氨酸尿筛查项目中发现的指示病例(IG; 242600 )。除 2 名先证者外,所有先证者均再次确认了 IG:在 2 个澳大利亚家庭中,先证者仅患有持续性高甘氨酸尿症(HG)。布罗尔等人(2008)对 5 个已知的亚氨基酸和甘氨酸转运蛋白候选物进行测序,发现对 IG 和 HG 的主要贡献来自编码质子氨基酸转运蛋白 SLC36A2( 608331.0001和608331.0002 ) 的基因缺陷。),具有经典的半显性遗传模式,其中 2 个非功能性等位基因赋予 IG 表型,而 1 个非功能性等位基因足以赋予 HG 表型。布罗尔等人(2008)指出,在受影响的个体中,在编码亚氨基酸转运蛋白 SLC6A20( 605616 )、推定的甘氨酸转运蛋白 SLC6A18( 610300 ) 和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SLC6A19( 608893 ) 的基因中发现了额外的多态性和突变,并建议这些基因的变异也可能导致这些表型。因此,IG 和 HG 表现出复杂的分子解释,这取决于主要基因和伴随的修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