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型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LMPS

  • 翼状胬肉综合症,多种,致命型

致死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LMPS) 是由 CHRNG 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 2q 染色体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100730) 的 γ 亚基。

该基因的突变还可导致该表型的非致死(Escobar) 变异(EVMPS; 265000)。

CHRNA1(100690) 和 CHRND(100720) 基因突变也可导致致命的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这些基因的突变还可导致快通道或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分别为 608930 和 601462)。

▼ 临床特征

除了致命的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Gillin 和 Pryse-Davies,1976 年)之外,Hall(1984 年)还发现了另外 2 种可能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脊柱融合,另一种是先天性骨融合(van Regemorter 等,1984)。 陈等人(1984)报告了6例。 范雷格莫特等人(1984) 记录了来自摩洛哥血统的表亲父母的 2 个自然流产胎儿的致命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他们又怀孕了 3 次,导致妊娠前三个月宫内死亡,但尚无有关受孕的信息。 艾萨克森等人(1984)报告了一个案例。

马丁等人(1986) 描述了 3 名同胞胎儿的致命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他们建议,由于囊性水瘤和水肿,大多数妊娠在指示病例后可以进行产前诊断。 对于超声未显示囊性水肿或积水的足月或近足月婴儿,应考虑 I 型 Pena-Shokeir 综合征(208150); 翼状胬肉是该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湿气和积水则不是。 在《兄弟姐妹》中,罗宾逊等人(1987)描述了一种致命的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其中恶性高热是主要并发症。 他们认为这代表了一种“新认识的疾病”。 Moerman 等人根据对 4 个患有致命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的不相关胎儿的尸检研究,(1990) 认为该疾病结合了颈静脉淋巴阻塞序列的表现和早期严重胎儿运动不能序列的表现。 全身性肌发育不良似乎是胎儿运动不能的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 其中 2 例曾出生过类似受影响的胎儿。

克莱门蒂等人(1995) 描述了一个可能有 3 个胎儿受到影响的家庭,其中第一个胎儿的诊断被漏掉了,因为在妊娠第 20 周通过超声波检测到的颈部囊性肿块被误认为是颈椎脊膜膨出。 强调了胎儿体检和补充研究作为诊断以进行适当遗传咨询的重要性。

迈耶-科恩等人(1999) 提出了 X 连锁隐性遗传型致死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是否存在的问题(参见 312150)。 他们描述了一个父母非近亲结婚的家庭中有 4 个受影响的男性胎儿。 Gillin 和 Pryse-Davies(1976) 报告以来的文献回顾发现,27 个家庭中共有 43 名胎儿患有致命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其中,24 名胎儿为男性,19 名胎儿为女性。 27 个家庭中,有 13 个家庭仅男性受累,其中 5 个家庭有多位男性受累。 他们的报告代表了第六个这样的家庭。 Tolmie 等人报道的唯一一个具有相当明确的 X 连锁产前致死性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的家庭(1987)。

▼ 分子遗传学

霍夫曼等人(2006)和摩根等人(2006) 发现 CHRNG 基因突变(例如 100730.0002)导致致命的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迈克尔克等人(2008) 发现 CHRNA1(例如 100690.0013)和 CHRND(例如 100720.0005)基因中的突变导致致命的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