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8; CMH8

  • 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型,1

▼ 正文

有证据表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8(CMH8) 是由染色体 3p21 上 MYL3 基因(160790) 的杂合或纯合突变引起。

有关肥厚型心肌病的一般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 CMH1(192600)。

▼ 临床特征

波特等人(1996) 研究了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肥厚性心肌病(CMH) 的 3 代大家族,其中 13 名受影响个体中有 6 名患有罕见的心脏肥大变异,涉及左心室造影中明显的左心室中部增厚,并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的压力梯度相关。 心脏乳头肌和邻近心室组织大量肥大,导致中腔阻塞。 3 名患者的比目鱼肌或三角肌活检显示肌病改变和原发性线粒体疾病特征的参差不齐的红色纤维模式; 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细胞色素氧化酶阳性的肌膜下积聚物是线粒体。 波特等人(1996) 还确定了一名患有严重左心室中段梗阻的小男孩,并指出在儿童中发现这种表型更为罕见。

Olson 等人报道,在一个 5 代近亲家庭中怀疑 CMH8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02)。 三个男性兄弟姐妹是二表兄弟婚姻的产物,他们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患上了心肌病。 其中两人在诊断后两年内死亡。 幸存的受影响儿童(先证者)的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和复极异常。 他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中腔肥厚,收缩期轻度梗阻。 轻度肺动脉高压和严重的双房扩大提示生理学限制。 对孩子的父母、祖父母、无症状的妹妹进行了类似的调查,结果均正常。

▼ 分子遗传学

波特等人(1996) 分析了 383 个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无关先证者的 MYL3 基因(160790),并在一个保守残基(M149V; 160790.0001) 上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在一个大型 3 代家庭中与疾病分离。 针对肥大的突变的连锁分析得出的 lod 得分为 6.2(没有重组体)。 13 名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中有 6 人在超声心动图上发现左心室中部异常增厚,因此 Poetter 等人(1996) 对另外 16 名具有类似中左心室增厚的无关 CMH 患者进行了 MYL3 突变筛查,并在一名患有严重心室梗阻的小男孩中发现了不同的杂合错义突变(R154H; 160790.0002)。 在 378 条对照染色体或来自不相关 CMH 亲属的 762 条染色体中,均未发现这些突变或 MYL3 中的任何其他突变。

Olson 等人在一个近亲家庭中,有 3 名同胞患有以中腔肥厚和限制性生理为特征的早发肥厚性心肌病(2002) 使用跨已知导致肥厚性心肌病的基因的多态性 DNA 标记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表明,与近亲家族史一致,该表型可能是由 MYL3 突变引起的 CMH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 随后在先证者中鉴定出 MYL3 中 glu143 至 lys(E143K;160790.0003)替换的纯合性。 作者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 CMH 突变(功能研究显示显性失活效应)相反,E143K 可能会导致功能丧失。 为了支持这一假设,作者根据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发现杂合子不受影响。 奥尔森等人(2002) 得出结论,该家族表现出真正的常染色体隐性形式的 CMH8,其特征是先前在常染色体显性 CMH8 中描述的独特肥大模式。

Maron 等人先前描述的来自 CMH 家族的先证者。 Arad 等人(1982) 指出,12 名受影响成员中有 6 名患有典型的不对称肥厚,6 名患有局限于左心室心尖区的室间隔肥厚(2005) 鉴定了先前在中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发现的相同 M149V 突变的杂合性(Poetter 等,1996)。 阿拉德等人(2005) 指出,由于将肥厚分类为中腔或心尖可能部分反映了诊断成像技术从血管造影(历史上识别中腔肥大)到超声心动图和 MRI 的演变,这些可能代表了重叠的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