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 结构域,GRB2 样,内啡肽 B1; SH3GLB1

ENDOPHILIN B1
BAX 相互作用因子 1; BIF1
KIAA0491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SH3GLB1

细胞遗传学位置:1p22.3 基因组坐标(GRCh38):1:86,704,576-86,748,184(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Pierrat 等人使用 BAX(600040) 作为酵母 2 杂交筛选骨骼肌 cDNA 文库的诱饵(2001)克隆了SH3GLB1。推导的 362 个氨基酸蛋白质包含一个 N 端结构域、一个中央卷曲螺旋区域和一个 C 端 SH3 结构域。 SH3GLB1 与 SH3GLB2(609288) 具有 65% 的氨基酸同一性。 Northern 印迹分析在大多数检查组织中检测到主要的 1.9-kb 转录物和次要的 1.7-kb 转录物,其中心脏、胎盘和骨骼肌中的水平较高。转染SH3GLB1的骨肉瘤和HeLa细胞在细胞质中表达该蛋白,但从细胞核中排除该蛋白。

卡德贝克等人(2001) 在脑 cDNA 文库的酵母 2 杂交筛选中使用 BAX 作为诱饵,克隆了 SH3GLB1,他们将其称为 BIF1。推导的蛋白质含有365个氨基酸。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在心脏、骨骼肌、肾脏和胎盘中大量表达。检测到 1.5、2.0 和 6.0 kb 的转录本。荧光标记的 SH3GLB1 显示细胞质分布,以及与线粒体相关的蛋白质的一部分。

莫德雷格等人(2003) 克隆了小鼠 Sh3glb1 的几种变体,他们将其称为内亲素 B1。推导的蛋白质长度范围为 365 至 386 个残基。内亲素 B1 的 N 端结构域与 A 类内亲素的脂质结合和修饰(LBM) 结构域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参见 SH3GL2;604465),后者介导溶血磷脂酸(LPA) 酰基转移酶活性、脂质体结合和管状作用。 North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通过可变剪接和使用可变聚腺苷酸化信号生成的 2.6、5.0、6.5 和 8.0 kb 的转录本。两个大脑特异性转录物,称为内亲素 B1b 和 B1c,在 3-prime 外显子 6 剪接位点上有所不同。普遍表达的转录物内亲素 B1a 缺乏外显子 6 和 7。蛋白质印迹分析在大多数小鼠组织中检测到 40 kD 蛋白质,仅在大脑中检测到 42 kD 蛋白质,仅在肺和脾中检测到 43 kD 蛋白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到整个细胞质中呈网状图案的表位标记的内亲素 B1b。内亲蛋白 B1b 与分级小鼠脑匀浆中的膜相关。

▼ 基因功能

Pierrat 等人使用 SH3GLB1 截短突变体(2001) 确定 SH3GLB1 的前 42 个 N 端氨基酸(而不是 SH3 结构域)是其与 BAX 相互作用所必需的,并且 SH3GLB1 val5 处的点突变消除了这种相互作用。 SH3GLB1可以与SH3GLB2形成同二聚体和异二聚体。突变分析表明,氨基酸 153 和 183 之间的卷曲螺旋区域是同二聚体和异二聚体形成所必需的。 HeLa 和人胚胎肾细胞中的 SH3GLB1 过表达对 BAX 过表达、FAS 配体(TNFSF6;134638)和化学试剂诱导的细胞死亡具有普遍较弱的保护作用(5% 至 10%)。

通过酵母 2-杂交分析,Cuddeback 等人(2001) 证实了 SH3GLB1 和 BAX 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到小鼠造血细胞系中 Sh3glb1 和 Bax 之间的内源性相互作用。白细胞介素 3(IL3; 147740) 退出诱导细胞凋亡增加了 Bax 与 Sh3glb1 的关联,并且这伴随着 Bax 蛋白的构象变化。在 IL3 剥夺后,Sh3glb1 的过度表达促进了小鼠造血细胞中的 Bax 构象变化、半胱天冬酶激活和凋亡细胞死亡。

莫德雷格等人(2003) 发现固定化的小鼠内亲蛋白 B1 与小鼠脑洗涤剂提取物中的动力蛋白(参见 602378)、亨廷顿蛋白(HTT;613004)和 2 种两性蛋白(参见 600418)结合。它不结合 synaptojanin-1(SYNJ1;604297)。酵母 2-杂交分析证实内亲蛋白 B1b 与动力蛋白和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并且内亲蛋白 B1b 的 SH3 结构域足以实现这些相互作用。内亲素 B1b 也与自身相互作用,这种自身相互作用需要 N 端 LBM 结构域和卷曲螺旋区域。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内亲素 B1b 与棕榈酰辅酶 A 结合。

盖洛普等人(2005) 发现与内亲蛋白相关的 LPA 酰基转移酶或 LPAAT 活性(例如,Modregger 等人,2003)是纯化过程中的污染物,并且也可能被发现与动力蛋白的普莱克斯特林同源结构域相关。

卡博斯基等人(2004) 发现通过 RNA 干扰敲低 HeLa 细胞中的内亲蛋白 B1 会导致线粒体形状的变化、与线粒体连续的囊泡结构的形成以及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室的分离。缺乏 N 端 LBM 结构域的内亲素 B1 的过度表达引起了类似的变化。细胞凋亡期间线粒体网络同步重塑期间,内亲素 B1 易位至线粒体。内亲蛋白 B1 和 DRP1(DNM1L; 602462) 的双重敲低产生与 DRP1 单敲低相同的线粒体表型。卡博斯基等人(2004) 得出结论,内亲素 B1 是维持线粒体所必需的,并且 DRP1 在内亲素 B1 的上游发挥作用。

▼ 基因结构

莫德雷格等人(2003)确定SH3GLB1基因包含11个外显子。

▼ 测绘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odregger 等人(2003) 将 SH3GLB1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p31.1-p22.2。

▼ 分子遗传学

金等人(2008) 在 284 个不同来源的人类癌症组织中仅检测到 1 个 BIF1 基因体细胞突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BIF1 突变在癌症中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