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细胞激酶; ICK

MAK 相关激酶; MRK
KIAA0936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CILK1

细胞遗传学位置:6p12.1 基因组坐标(GRCh38):6:53,001,303-53,061,824(来自 NCBI)

▼ 说明

ICK 基因编码一种 MAK 相关激酶,该激酶表现出普遍表达。 ICK 可以定位于细胞核,通过 mTOR(601231) 途径在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Bailey 等人总结,2018)。

▼ 克隆与表达

Nagase 等人通过对从大小分级的脑 cDNA 文库中获得的克隆进行测序(1999) 克隆了 ICK,他们将其命名为 KIAA0936。该转录本在其 3-prime 非翻译区包含一个短的散布重复序列,推导的 632 个氨基酸蛋白与大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RK) 具有显着的相似性。 RT-PCR ELISA 检测到所有检查组织中都有不同的 ICK 表达,其中脑、脊髓、睾丸和卵巢中的表达最高。在特定的大脑区域中,在胼胝体中检测到非常高的表达。

Tokawa等人使用基于小鼠Ick催化结构域的探针筛选人结肠粘膜和结肠癌细胞系cDNA文库(2000)克隆ICK。推导的蛋白质包含一个由 12 个子结构域组成的保守催化激酶结构域、子结构域 VIII 中的保守 TDY 双磷酸化基序和富含脯氨酸的 SH3 结合结构域。 Northern blot分析在大多数组织中检测到约6 kb的转录物,在胎盘、胸腺和小肠中表达最高。在大多数测试的人类癌细胞系中也检测到了 ICK 表达。小鼠组织的 Northern blot 分析检测到 2 个转录物,其表达模式与人体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小鼠小肠和大肠的原位杂交检测到隐窝室中的 Ick。

通过RT-PCR检测人喉癌mRNA,然后进行EST数据库分析并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Yang等人(2002) 克隆了 ICK,他们将其称为 MRK。推导的 632 个氨基酸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为 71.4 kD。杨等人(2002) 除了蛋白激酶子结构域之外,还确定了 2 个假定的核定位信号。 North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 6.3 kb 转录物在睾丸中高表达,而在大多数其他组织中表达较弱。在胎盘中也检测到了 5.5 和 5.0 kb 的转录本。荧光标记的 MRK 主要定位于转染的 HeLa 细胞的细胞核。体外翻译的 MRK 的表观分子质量约为 70 kD。

在发育中的小鼠大脑中,贝利等人(2018) 发现 Ick 基因在侧脑室壁衬里的室管膜细胞、脉络丛、海马锥体细胞、新皮质细胞和小脑浦肯野细胞中表达。 Ick 表达遍布整个皮质的皮质板、中间区、心室和心室下区。

▼ 基因功能

十川等人(2000)观察到从转染的人胚胎肾细胞中纯化的ICK显示出自身磷酸化并且磷酸化了测试蛋白。突变分析表明,ATP 结合和催化活性需要 N 末端附近的 4 个高度保守的赖氨酸,而催化活性需要 TDY 基序的双重磷酸化。

▼ 测绘

通过辐射混合分析,Yang 等人(2002) 将 ICK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6p12.3。

十川等人(2000) 将小鼠 Ick 基因定位到远端染色体 9。

▼ 分子遗传学

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

在患有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ECO;612651)的旧秩序阿米什家庭受影响的成员中,Lahiry 等人(2009)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纯合突变(612325.0001)。该表型很严重,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并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

Oud 等人在患有 ECO 的土耳其胎儿中(2016) 鉴定了 ICK 基因(G120C; 612325.0006) 中错义突变的纯合性,该突变与家族中的疾病完全分离,并且在土耳其对照或公共变异数据库中未发现。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

在来自伯利兹的一个患有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EJM10; 617924) 的家庭(A 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Bailey 等人(2018)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K305T, 612325.0002)。该突变是通过连锁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对 310 名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先证者的 ICK 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另外 23 名先证者存在杂合变异。在 24 名先证者中,9 名来自有其他受影响成员的家庭,并且所涉及的 ICK 变异与该疾病在家庭中分离。另外 5 名先证者没有家族史,在另外 3 个家庭中,该变异并未与该疾病分离。在 gnomAD 数据库中的 24 种变异中,有 8 种不存在,12 种在种族匹配的人群中极为罕见。这些患者具有欧洲和美洲印第安血统(17名先证者)、欧洲血统(4名先证者)和日本血统(3名先证者)的混合血统。总体而言,在 22 名患者(7%) 中发现了 21 种罕见变异;然而,根据 ACMG 指南,只有 4 个变体被归类为致病性(K305T;K220E,612325.0003;A615T,612325.0004;和 R632X,612325.0005)。其他变异被认为是良性多态性或仅满足致病性的某些标准。有证据表明外显率不完全,因为一些未受影响的个体携带了该突变。将 K305T、K220E、A615T 和 R632X 变体电穿孔到小鼠新皮质的神经祖细胞中,导致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径向迁移受损、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周期退出指数降低,表明细胞周期受损。与对照相比,细胞凋亡增加。 A615T 的效果略有不同,与其他变体相比,径向迁移受损较少,细胞凋亡也较少。贝利等人(2018)假设单倍体不足是一种致病机制。

▼ 动物模型

贝利等人(2018) 发现,与野生型相比,杂合 Ick +/- 小鼠出现了与脑电图弥漫性多尖波相关的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

▼ 等位基因变异体(6 个精选示例):

.0001 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
ICK,ARG272GLN

在患有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ECO;612651)的旧秩序阿米什家庭受影响的成员中,Lahiry 等人(2009) 鉴定了 ICK 基因外显子 7 中的纯合 1305G-A 转换,导致该蛋白核定位信号域内的高度保守残基中的 arg272 至 gln(R272Q) 取代。该表型很严重,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并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未受影响的父母是突变杂合子。旧秩序阿米什人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确定为 0.97%。 HEK293 细胞的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突变蛋白没有正确定位到细胞核,并且失去了大量的激酶活性。

在瞬时转染的 mIMCD3 细胞中,Oud 等人(2016) 观察到 R272Q 突变体在异常凸出的纤毛尖端中积累,而野生型 ICK 集中在轴丝中,并在基部富集。此外,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纤毛生成减少,尽管形成的纤毛长度正常。

.0002 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易感性,10
ICK、LYS305THR

Bailey 等人在来自伯利兹的欧洲/美洲血统大型多代家族(家族 A)的 12 名受影响成员中患有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EJM10;617924)(2018)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杂合性 c.914A-C 颠换,导致 C 端保守残基发生 lys305 至 thr(K305T)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连锁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三个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也携带该突变,这与不完全外显率一致。该变体已根据 1000 个基因组计划、外显子组测序计划和 gnomAD 数据库进行了筛选;在 gnomAD 中,它在亚洲人中的发现频率非常低,并且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也没有发现。

.0003 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易感性,10
ICK、LYS220GLU

Bailey 等人在患有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EJM10; 617924) 的家庭(D 家庭)的 2 名成员中(2018)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杂合 c.658A-G 转变,导致催化结构域中的保守残基发生 lys220-to-glu(K220E) 取代。千基因组计划或 gnomAD 数据库中未发现该变体。家族中有 1 名未受影响的携带者,与不完全外显率一致。

.0004 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易感性,10
ICK、ALA615THR

在来自 2 个不相关的日本家庭(家庭 E 和 F)的 3 名患有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EJM10;617924)的个体中,Bailey 等人(2018)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杂合 c.1843G-A 转变,导致保守残基处由 ala615 替换为 thr(A615T)。该突变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未发现,并且在gnomAD数据库中极为罕见。家族中有 3 名未受影响的携带者,与不完全外显率一致。

.0005 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易感性,10
ICK、ARG632TER

在一名患有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0(EJM10; 617924) 的 20 岁患者(R 家庭)中,Bailey 等人(2018) 鉴定了 ICK 基因中的杂合 c.1894C-T 转换,导致 arg632 到 ter(R632X) 取代。在 gnomAD 和外显子组测序项目数据库中,这种突变在日本个体中发现的频率非常低;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它。预计该突变会对剪接产生影响。

.0006 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
ICK、GLY120CYS

Oud 等人在患有内分泌脑骨发育不良的土耳其胎儿中(ECO;612651)(2016) 鉴定了 ICK 基因中 c.358G-T 颠换(c.358G-T,NM_014920)的纯合性,导致在催化结构域内的一个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发生 gly120 到 cys(G120C) 取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该突变与家族中的疾病完全分离,并且在 TUBITAK 数据库或 ExAC 数据库的 72 个内部外显子组、1,020 个土耳其外显子组中未发现。尽管 G120C 突变体在转染的 HEK293T 细胞中正确定位于细胞核,但在转染的 mIMCD3 细胞中,突变体在异常凸出的纤毛尖端中积累,而野生型 ICK 沿着轴丝定位,并在基部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