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I2受体

前列环素(也称为前列腺素I2或PGI2)是花生四烯酸的不稳定代谢产物,它通过环加氧酶途径与双烯类前列腺素协同产生。PGI2作为血管舒张的有效介体和血小板活化的抑制剂,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PGI 2引起动脉平滑肌的松弛并抑制血小板聚集,脱粒和形状改变,因此被认为在维持血管稳态方面是重要的。PGI2的作用是通过特定的细胞表面IP受体介导的,该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在激活后会通过直接刺激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细胞内cAMP升高。IP受体的分布反映了PGI2的生理作用。EP1的前列腺素受体(Coleman et al(176176),EP2(176804),EP3(176806)和EP4(601586)类型在小鼠和/或人类中克隆(1994)。

细胞遗传学位置:19q13.32
基因座标(GRCh38):19:46,610,039-46,625,096

▼ 克隆和表达
------
Boie等(1994)从肺cDNA文库克隆了人IP受体。他们发现,该蛋白质由38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预测的分子量为40,961,并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特征的7个推定的跨膜结构域。对PTGIR基因产物的研究表明,它在功能上与涉及刺激细胞内cAMP产生的信号传导途径偶联。

▼ 测绘
------
邓肯等(1995年)通过原位杂交将PTGIR定位到19q13.3。小川等(1995)使用啮齿动物体细胞杂种DNA将该基因分配给19号染色体。通过Southern印迹分析,他们证明了人类PTGIR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拷贝。PTGIR基因跨度约为7.0 kb,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隔开。第一内含子出现在ATG起始密码子上游13 bp的5-prime非翻译区。第二内含子位于第六跨膜结构域的末端,从而将其与下游编码区和3-prime非翻译区分开。小川等(1995)也描述了在基因的5'侧翼区域推定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

使用一组种间回交小鼠,Ishikawa等(1996)将Ptgir基因定位到小鼠近端7号染色体。

▼ 动物模型
------
村田等(1997)通过使用胚胎干(ES)细胞中的同源重组破坏了小鼠的前列环素受体基因。缺乏受体的小鼠是活的,可育的和血压正常的。然而,它们对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增加,并且其炎性和疼痛反应降低到消炎痛治疗的野生型小鼠中观察到的水平。结果证实前列腺素是体内抗血栓形成剂,并提供了其作为炎症和疼痛介质的证据。

程等(2002)证明,在遗传上缺乏PGI2受体的小鼠中,损伤诱导的血管增殖和血小板活化得到增强,而在遗传上缺乏TXA2受体的小鼠(188070)中被抑制,或者用TXA2受体拮抗剂治疗。两种受体均缺乏的小鼠消除了对血管损伤的增强反应。因此,PGI2调节体内血小板-血管相互作用,并特别限制对TXA2的反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解释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心血管作用,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同,选择性COX2抑制剂抑制PGI2但不抑制TXA2。

在2肾,1夹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中,Fujino等人(2004)证明Pgi2受体缺陷型小鼠的血压升高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同样,无Ip小鼠血浆中肾素活性,肾素mRNA表达和醛固酮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产生PGI2的酶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可显着降低野生型小鼠(而非Ip-null小鼠)血浆肾素活性和肾素mRNA表达的增加。当通过盐耗竭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时,COX2抑制剂减弱了野生型小鼠的反应,但没有引起Ip无效的小鼠。藤野等(2004年) 结论认为,源自COX2的PGI2在调节肾素的释放以及因此在体内肾血管性高血压中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