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Diamond-Blackfan anemia-1(DBA1) 是由染色体 19q13 上编码核糖体蛋白 S19(RPS19; 603474 )的基因中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点位 表型 表型
MIM 编号
遗产 表型
映射键
基因/位点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19q13.2 Diamond-Blackfan 贫血 1 105650 AD 3 RPS19 603474

▼ 说明
------
Diamond-Blackfan 贫血(DBA) 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发育不全,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主要特征是正色素性巨红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症和骨髓中几乎没有红系祖细胞。患者表现出生长迟缓,约 30% 至 50% 有颅面、上肢、心脏和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大多数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红细胞腺苷脱氨酶活性升高,血红蛋白 F 持续存在。 然而,一些 DBA 患者没有这些发现,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症状也可能不同(总结Landowski 等人,2013 年)。

Diamond-Blackfan 贫血的遗传异质性

DBA(DBA2; 606129 ) 的基因座已被定位到染色体 8p23-p22。其他形式的 DBA 包括 DBA3( 610629 ),由10q22上的 RPS24 基因( 602412 )突变引起;DBA4( 612527 ),由15q 上RPS17 基因( 180472 )的突变引起;DBA5( 612528 ),由 3q29 上的 RPL35A 基因( 180468 )突变引起;DBA6( 612561 ),由1p22.1上的 RPL5 基因( 603634 )突变引起;DBA7( 612562 ),由1p36 上的 RPL11 基因( 604175 )突变引起;DBA8(612563),所引起的RPS7基因突变(603658) 2p25;DBA9( 613308 ),由6p 上RPS10 基因( 603632 )的突变引起;DBA10( 613309 ),由12q 上的 RPS26( 603701 ) 基因突变引起;DBA11( 614900 ),由17p13 上的 RPL26 基因( 603704 )突变引起;DBA12( 615550 ),由3p24上的 RPL15 基因( 604174 )突变引起;DBA13( 615909 ),由14q 上RPS29 基因( 603633 )的突变引起;DBA14( 300946 ),由Xp11上的 TSR2 基因( 300945 )突变引起;DBA15( 606164 ),由 RPS28 基因突变引起( 603685) 19p13;DBA16( 617408 ),由17q21上的 RPL27 基因( 607526 )突变引起;DBA17( 617409 ),由1q21上的 RPS27 基因( 603702 )突变引起;DBA18( 618310 ),由19q上的 RPL18 基因( 604179 )突变引起;DBA19( 618312 ),由 9q33 上的 RPL35 基因( 618315 )突变引起;和 DBA20( 618313 ),由16p 上RPS15A 基因( 603674 ) 的突变引起。

博里亚等人(2010)回顾了 Diamond-Blackfan 贫血的分子基础,强调它是一种有缺陷的核糖体合成障碍。

加兹达等人(2012)完成了对 Diamond-Blackfan 贫血家族中 79 个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大规模筛选,并指出在 10 个已知的 DBA 相关基因中,RPS19 约占患者的 25%;RPS24,2%;RPS17,1%;RPL35A,3.5%;RPL5,6.6%;RPL11,4.8%;RPS7,1%;RPS10,6.4%;RPS26,2.6%;和 RPL26,1%。加兹达等人(2012)指出,这些突变总共约占所有 DBA 患者的 54%。

在一项针对 98 名日本 DBA 患者的研究中,Wang 等人(2015)在 56(55%) 名患者的核糖体蛋白基因中检测到可能的致病突变或大缺失,涉及 16 名患者的 RPS19 基因、12 名患者的 RPL5、7 名患者的 RPS17、7 名患者的 RPL35A、5 名患者的 RPL11 和 RPS26在 4; RPS7、RPS10、RPL27 和 RPS27 分别在 1 名患者中发生突变。

▼ 临床特点
------
戴蒙德等人(1961)在 30 名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良性贫血患者中的 1 名中观察到三指拇指。Alter(1978)指出,133 例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中有 6 例出现三指骨拇指。总共 133 例中的 45 例(34%)与某种类型的手部异常相关。

Cathie(1950)描述了 4 名无血缘关系的红细胞生成不全症患儿的相似面部外观,包括鼻子塌陷、上唇厚实和两眼分开。

已经报道了白血病发展的倾向(Krishnan 等人,1978 年;Wasser 等人,1978 年)。

球等(1996)分析了 20 年期间(1975-1994 年)在英国出生的 80 例 DBA(33 名男性,47 名女性)的回顾性数据,代表每年 5 例活产婴儿的发病率。来自 7 个家庭的 10 名儿童患有明显的家族性疾病。13% 在出生时贫血,72.5% 在 3 个月大时出现。67% 的患者在就诊时有大红细胞增多症,72% 的患者最初对类固醇有反应,在研究时,61% 的患者依赖输血,45% 的患者依赖类固醇,39% 需要定期输血。37% 的患者存在明确的身体异常,主要是颅面畸形,男孩(52%) 的可能性高于女孩(25%)。18% 有拇指异常。28% 的人身高低于年龄的第 3 个百分位;31% 既没有身材矮小也没有身体异常。227050 ) 而不是 DBA。散发性 DBA 和颅面畸形儿童的出生月份分布表明可能存在季节性,与病毒病因学一致。在家族性病例中,受影响的男性有明显的异常,而女性只有身材矮小或有明显的异常。3个家庭,2代受影响;1个家庭,3代受到影响。

威利格等人(1999)报道了 42 名 DBA 先证者是由 RPS19 基因突变引起的。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 2 个月,大约 40% 的患者有相关的躯体异常,包括拇指三指畸形、重复拇指、身材矮小、室间隔缺损、肾发育不全、低发际线和先天性青光眼。

临床变异性

阿努尔等人(2009)报告了一名非经典 Diamond-Blackfan 贫血患者。她在 17 岁时出现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和骨髓发育不良,在门诊手术矫正手指屈曲挛缩后恶心和呕吐后被诊断出。她变得依赖输血,这种疾病对类固醇有抵抗力。红细胞腺苷脱氨酶升高,与诊断一致。她接受了骨髓移植,但死于并发症。未对该患者进行分子研究。阿努尔等人(2009)强调了该患者 DBA 的不寻常和晚期临床表现,该患者患有快速进展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没有表现出该疾病的典型身体特征。

▼ 遗传
------
威利格等人(1999)指出,虽然大多数 DBA 病例是散发性的,但大约 10% 到 25% 是家族性的,大多数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加兹达等人(2012)指出,大约 40% 到 50% 的 DBA 病例是家族性的,并显示常染色体和普遍显性遗传。

Burgert 等人报道了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良性贫血的家族性病例(1954)和Diamond 等人(1961)。Wallman(1956)描述了一对患有红细胞发育不全的父亲和女儿,但发病年龄(分别为 34 岁和 6 岁)超出了 Diamond-Blackfan 综合征的通常范围。Forare(1963)观察到患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虽然他称他们为“继兄弟”,但他们实际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莫特等人(1969)报告了 3 名来自 2 位母亲和同一位父亲的受影响儿童的类似情况。法特和罗宾逊(1972)描述受影响的母女。只有母亲有氨基酸尿症,这表明它与血液系统疾病无关。劳顿等人(1974)描述了父亲和儿子从婴儿时期就患有红细胞性贫血。父亲的贫血在 6 岁时得到缓解,但他仍然有大红细胞增多症、网织红细胞增多症和胎儿血红蛋白升高。汉密尔顿等人(1974)描述了受影响的母女。Hunter 和 Hakami(1972)、Wang 等人报道了其他可能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1978)和格雷(1982)。

Sensenbrenner(1972)描述了受影响的兄弟姐妹。男性在 4 个月大时首次发现苍白,在 10 个月大时出现贫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泼尼松有效地控制了贫血,但弟弟出现了左髋无菌性坏死。两名患者的身高均低于第 3 个百分位数;16岁时,弟弟身高147厘米,妹妹11岁时身高127厘米。两名患者均表现出适当的性成熟。

Viskochil 等人(1990)报道了一个家族,在跨越 3 代的 4 个兄弟姐妹中有 7 个受影响的成员,有几个男性到男性的遗传实例。赫斯特等人(1991)描述了一对患有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良性贫血的母子;儿子的右手桡骨棒状手没有拇指,右侧桡骨和尺骨连体,左侧拇指小,无用。戈伊奇等人(1994)报道了一个家族,其中连续 3 代中有 4 名男性患有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这些人都没有畸形;具体来说,拇指和半径是正常的。两兄弟身材矮小:162 和 156 厘米。

在Gustavsson 等人介绍的 6 个谱系中(1997) , 2 个家族提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个家族显示显性遗传, 表达性不一。1个家系3代明显,有2例男传男。在2个家庭中,母亲表现出轻度贫血。在第四个家族中,在父母中未检测到表型,但单倍型的分离表明来自母亲的显性遗传。

在从多个地理区域收集的 38 个具有 DBA 的多重家族中,Gazda 等人(2001)发现除了 3 个之外的所有基因都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谱系模式。 3 个例外是由 2 个受影响的孩子和未受影响的父母组成的小谱系。

▼ 诊断
------
Gerrard 等人使用定制富集技术结合 80 个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2013)鉴定并验证了来自 17 名 Diamond-Blackfan 贫血患者中的 15 名(88%) 的样本中的失活突变。鉴定了 8 个不同基因的突变;该队列中最常受影响的基因是 RPL5( 603634 ),在 5 名患者中发现,包括受影响的母亲和女儿。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诊断该障碍是有效的。

产前诊断

麦克伦南等人(1996)对一名患有类固醇依赖型 Blackfan-Diamond 综合征的 26 岁妇女所生的孩子进行了产前诊断,即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导致胎儿水肿。在对身材矮小和发育不良进行调查后,母亲在 2 岁时被诊断为 BDS。从 4 岁起,她就接受了类固醇治疗,滴定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 7 到 8.5 g/dl 之间。无相关家族史。她的第一次怀孕在 8 周时自然流产。在第二次妊娠中,未能在 22 周时充分观察心脏结构导致转诊至三级中心。心脏肥大和少量心包积液,心脏结构正常。到 33 周时,母亲出现严重腹水和心脏增大,几乎占据了整个胸部。当时的脐带穿刺证实了严重的胎儿贫血,并进行了浓缩红细胞的输注。婴儿在 34 周时通过剖宫产分娩。除了正常的左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的近端和上方移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轻度心力衰竭在第 14 天得到解决。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婴儿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并进行了浓缩红细胞的输注。婴儿在 34 周时通过剖宫产分娩。除了正常的左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的近端和上方移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轻度心力衰竭在第 14 天得到解决。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并进行了浓缩红细胞的输注。婴儿在 34 周时通过剖宫产分娩。除了正常的左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的近端和上方移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轻度心力衰竭在第 14 天得到解决。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除了正常的左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的近端和上方移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轻度心力衰竭在第 14 天得到解决。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除了正常的左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的近端和上方移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轻度心力衰竭在第 14 天得到解决。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婴儿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婴儿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3 个月大时的骨髓显示细胞骨髓,具有正常的巨核细胞和骨髓分化,但几乎没有红细胞前体。在那个阶段引入了泼尼松龙,在接下来的 2 个月内没有任何显着反应。在婴儿 14 个月大时,婴儿接受间歇性输血和持续的类固醇治疗。

▼ 临床管理
------
Pfeiffer 和 Ambs(1983)报道了一名患者,与其他报道的患者一样,使用泼尼松治疗是有效的。

在 6 名患者中的 2 名中,Dunbar 等人(1991)观察到用白细胞介素 3(IL3; 147740 )治疗后持续缓解。

威利格等人(1999)收集了 229 名 DBA 患者的注册表,其中 151 名来自法国,70 名来自德国,8 名来自其他国家。在可用于长期随访分析的 222 人中,62.6% 的人最初对类固醇治疗有反应。初始类固醇反应性与就诊时年龄较大、DBA 家族史和诊断时正常血小板计数显着且孤立相关。疾病的严重演变、输血依赖或死亡,与就诊时年龄较小和早产史显着且孤立相关。相比之下,有该病家族史的患者预后更好。作者发现,对于最初无反应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重新评估类固醇反应是有用的。13 例骨髓移植成功 11 例。他们建议,如果患者依赖输血,应尽早对先证者和同胞进行 HLA 分型,并应保留脐带血。在显性遗传的家庭中,不能表现出父母印记效应或预期现象。

▼ 病机
------
内森等人(1978)提出,Diamond-Blackfan 贫血可能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33170 ) 反应性的先天性异常,导致红细胞前体的功能性(如果不是绝对的)缺乏。”

Halperin 和 Freedman(1989)指出 DBA 中的红细胞系干细胞对 EPO 部分或完全无效。然而,他们注意到患者的EPO结构正常,没有抗EPO抗体,提示可能存在EPO受体表达、EPO结合或EPO信号转导异常。

格拉德等人(1983)发现DBS 患者红细胞中腺苷脱氨酶(ADA; 608958 ) 活性增加。怀特豪斯等人(1984)发现 DBS 中红细胞 ADA 活性的异质性,并得出结论,增加的 ADA 活性不仅限于红细胞。1 个家庭中的两个同胞在 4 个月的多次采血过程中表现出红细胞 ADA 活性增加。两名患者均具有 ADA 2-1 电泳模式,并且两种等位酶均显示过度活跃,表明 ADA 基因座没有突变。

阿布科维茨等人(1991)在存在或不存在干细胞因子(SCF;肥大细胞生长因子;Steel 因子;SF;184745)的情况下,培养了来自 10 名 Diamond-Blackfan 患者的骨髓和血液单核细胞,这些患者具有各种造血生长因子。由于在含有 SCF 的培养物中观察到红细胞爆发,作者推测 SCF 轴可能参与 Diamond-Blackfan 贫血的发病机制,并建议对患者进行 SCF 治疗试验是值得的。Bagnara 等人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91)和Carow 等人(1991)。西夫等人(1992)调查了 DBA 是否是由于对 Steel 因子的低反应性或低产量造成的。通过研究长期骨髓培养,他们发现所研究的 DBA 患者对 SCF 有反应并正常产生 SCF mRNA,表明 SCF 本身不参与 DBA 病理生理学。奥利维耶里等人(1991)在 10 名 DBA 患者中发现干细胞因子或其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164920 )的结构没有明显异常。Spritz 和 Freedman(1993)发现 DBA 患者的 SCF 或 KIT 基因均未发生突变。

迪安扎尼等人(1996)指出,对于干细胞因子或白细胞介素 3(IL3; 147740 ) 参与 DBA 的发病机制,既没有分子证据也没有临床证据。迪安扎尼等人(1996)在使用 SSCP 的 23 名 DBA 患者中也未发现 EPOR 基因( 133171 )的编码序列异常。7 名患者的 Southern 印迹杂交与 EPOR 探针呈阴性。此外,连锁研究表明,该疾病与 2 个信息丰富的 DBA 家族中的 EPOR 基因无关。

Gazda 等人使用基因表达谱分析(2006)发现,与来自 6 个对照个体的细胞相比,3 名 RPS19 相关 DBA 患者的红细胞前体在缓解期显示出多个核糖体蛋白基因的下调,以及参与转录和翻译的基因的下调。DBA 细胞还显示出几种促凋亡基因的上调,包括 TNFRSF10B( 603612 ) 和 TNFRSF6( 134637 )。此外,DBA 细胞显示出 MYB( 189990 ) 的下调和其他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通过 RT-PCR 研究得到验证。加兹达等人(2006) 得出的结论是,DBA 是由核糖体生物合成受损和蛋白质翻译减少造成的。

Flygare 等人使用小干扰 RNA(siRNA)(2007)表明,RPS19 在人红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减少会导致 40S 核糖体亚基的成熟缺陷,影响红细胞分化,并增加细胞凋亡。表达靶向 RPS19 的 siRNA 的细胞未能在内部转录序列 1 的 E 位点有效切割 21S 前体 rRNA,这通常会导致 18S rRNA 成熟的 3-prime 末端的形成。CD34( 142230) 阴性和 CD34 阳性的 DBA 患者的 RPS19 突变的骨髓细胞与健康对照相比,21S 与 18SE 前体 rRNA 的比率增加,并且缺陷在 CD34 阴性患者细胞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40S 核糖体亚基的有效成熟需要 RPS19。结果表明,来自 DFA 患者的细胞在 pre-rRNA 加工方面存在缺陷,Flygare 等人(2007)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疾病是由核糖体合成缺陷引起的。

卡洛等人(2018)表明与 Diamond-Blackfan 贫血相关的核糖体基因扰动破坏了 DDX21( 606357 ) 定位。在分子水平上,Calo 等人(2018)证明 rRNA 合成受​​损会引发 DNA 损伤反应,核糖体 DNA 损伤会导致对颅面发育的组织选择性和剂量依赖性影响。卡洛等人(2018)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和其他发现说明了破坏核仁稳态的一般调节器的破坏如何导致组织选择性畸形。

▼ 测绘
------
古斯塔夫森等人(1997)报道了一名患有新发平衡易位 t(X;19)(p21;q13) 的女性患者,其表现为全身性红细胞减少症以及身材矮小和左肾发育不全。通过对 26 个有 DBA 的家庭的分析,Gustavsson 等人(1997)发现与染色体 19q13 的连锁与 D19S197 的峰值 lod 分数(最大 lod = 7.08,theta = 0.00)。在该区域内,在 DBA 患者中发现了 3.3 Mb 的亚显微从头缺失。该缺失与前面提到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易位断点一致,并且与关键重组一起将 DBA 基因限制在 1.8 Mb 区域。

Gustavsson 等人使用多态性 19q13 标记,包括关键 DBA 基因座区域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1998)研究了 29 个多重 DBA 家族和 50 个具有散发性 DBA 病例的家族。在 29 个多重家族中的 26 个中,DNA 分析产生的结果与受 D19S200 和 D19S178 限制的 4.1-cM 间隔内 19q 上的 DBA 基因一致;然而,在 3 个多重家族中,19q13 上的 DBA 候选区域被排除在标记等位基因的分离之外。该结果表明 DBA 具有遗传异质性,但表明 19q 上的基因区域与大多数家族性病例分离。在包含散发性 DBA 病例的 50 个家庭中,Gustavsson 等人(1998)在 19q13 上鉴定了 2 个从头和重叠的微缺失。结合起来,与 DBA 相关的 3 个已知微缺失将关键基因区域限制在大约 1 Mb。

遗传异质性

在拥有 DBA 的 12 个意大利家庭中的 5 个中,Ramenghi 等人(1999)排除了 19q 上的轨迹。

科斯塔等人(2002)描述了一名 DBA 患者的花斑症,该患者在 RPS19、KIT 或 SCF 基因中没有突变。大约 25% 的 DBA 患者涉及 RPS19,KIT 是花斑性状的基础,SCF 是 KIT 配体。科斯塔等人(2002)建议,由于以前未发现的基因突变,具有花斑病的 DBA 可能代表一种新的表型。

▼ 分子遗传学
------
在 40 名 DBA 先证者中的 10 名中,Draptchinskaia 等人(1999年)确定了RPS19基因9个不同的杂合突变(见,例如,603474.0001 - 603474.0002)。21 名患者有这种疾病的家族史,19 名是散发病例。六名突变患者有该疾病的家族史。在其他 30 名先证者的 5-prime 非翻译区序列或编码序列中未发现突变。

威利格等人(1999)在 172 名 DBA 索引患者中的 42 名(24.4%) 中发现了 RPS19 基因的杂合突变。在来自 DBA 家族的一些明显未受影响的个体中也发现了 RPS19 基因的突变,这些个体仅表现为 ADA 水平升高。作者没有发现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例如,在一个家庭中,一对同卵双胞胎具有相同的突变,但其中只有一个拇指畸形。

加兹达等人(2006)指出,估计有 25% 的 DBA 先证者发生 RPS19 基因突变。作者在 3 个 DBA 家族中发现了另一种核糖体蛋白 RPS24( 602412 ) 中的从头无义和剪接位点突变。这一发现有力地表明 DBA 是一种核糖体合成障碍,其他核糖体蛋白或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发生和/或功能中断也可能导致 DBA。

兰多斯基等人(2013)对 87 名 Diamond-Blackfan 贫血先证者的拷贝数变异进行阵列 CGH 分析,这些先证者的 10 个已知 DBA 相关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突变为阴性,并在 6 名(7%) 患者中发现了大量缺失,包括缺失在 RPS19 基因( 603474.0009 ) 中,一名具有蹼状颈部的类固醇依赖性男性患者。在 RPS24、RPS17、RPS26 和 RPL15 基因中也发现了大的缺失;兰多斯基等人(2013)提议对 DBA 患者的所有 80 个核糖体蛋白基因进行拷贝数变化筛查。

▼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
加兹达等人(2008)筛选了 196 名 DBA 先证者的 25 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突变,并鉴定了 RPL5( 603634 )、RPL11( 604175 ) 和 RPS7( 603658 ) 中的突变) 在多重家族中与疾病分离并与体外核糖体 RNA 成熟缺陷相关的基因。在 14 名已知畸形患者中,有 9 名 RPL5 突变与颅面异常有关,尤其是唇裂和/或腭裂;作者指出,12 名具有 RPL11 突变和相关畸形的 DBA 患者均未出现颅面异常(p = 0.007),先前报告的 35 名具有 RPS19 突变和相关畸形的 DBA 患者中也没有任何人(p = 9.745 x 10(-7) )。此外,与 RPL11 或 RPS19 的突变相比,RPL5 的突变似乎导致更严重的表型,RPL11 突变主要与拇指异常有关。

▼ 群体遗传学
------
在法国,Willig 等人(1999)估计 DBA 的发病率为每百万活产 7.3 例。

兰多斯基等人(2013)指出,DBA 的发病率估计为每百万活产 5 至 7 例,男女平均分布。

▼ 历史
------
Mentzer(2003)提供了 Louis Diamond(1902-1999) 的传记草图,并回顾了他对儿科血液学的贡献。Diamond 和 Blackfan(1938)在一篇关于发育不良性贫血的文章中描述了“他们的”综合征。他们报告了 4 名从婴儿期开始患有发育不良性贫血的儿童,需要定期输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瑟夫斯(Josephs,1936 年)早些时候曾报道过类似的案例。Diamond 的名字也与 Shwachman 在胰腺功能不全和骨髓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名字有关,Shwachman -Diamond 综合征( 260400 )。

“先天性(红系)发育不良性贫血”是Diamond 等人使用的术语(1961)为后来称为 Diamond-Blackfan 贫血症的疾病。令人困惑的是,Estren 和 Dameshek(1947)使用了“家族性发育不良性贫血”这一名称来描述 2 个后来被证明患有范可尼贫血症的家族的疾病(FA; 227650 )(Li 和 Potter,197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