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 15; TCF15

  • PARAXIS
  • EC2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TCF15

细胞遗传学位置:20p13 基因组坐标(GRCh38):20:604,256-610,308(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 因子在调节无脊椎动物的发育和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奎特莫斯等人(1994) 克隆并表征了一种新的 bHLH 基因 bHLH-EC2,该基因在早期中胚层和小鼠胚胎发育中的体节中表达。 由于其与其他 bHLH 蛋白的同源性及其胚胎表达模式,推测其作为早期转录调节因子发挥作用,参与中胚层的模式形成和源自中胚层的细胞类型的谱系决定。 根据既定的基因术语指南,该基因被命名为 TCF15。 TCF 是指“转录因子”,是 HGM 命名法小组提供的名称(Quertermous(1996))。

布拉纳尔等人(1995) 在小鼠中克隆了 bHLH 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 Meso1。 Meso1 似乎是人类 TCF15 的小鼠同源物。

▼ 基因结构

飞代等人(1995) 发现小鼠 bHLH-EC2 基因由 2 个由 5 kb 内含子分隔的外显子组成,其组织模式类似于小鼠“twist”基因(601622)。 通过 RNase 保护测定和引物延伸分析鉴定转录起始位点。 在培养细胞中进行的连锁启动子-报告基因转染实验表明,虽然鉴定出的上游序列可以起到促进转录的作用,但它并不以细胞特异性的方式发挥作用。

▼ 测绘

飞代等人(1995)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人类TCF15基因归属于20p13。

Blanar 等人的事实支持了小鼠 Meso1 是人类 TCF15 的小鼠同源物的观点(1995) 将 Meso1 基因定位到小鼠 2 号染色体的远端区域 Pax1(167411) 和 Hck(142370) 之间,在人类中分别位于 20p11.2 和 20q11-q12。

▼ 基因功能

罗德里格斯-弗拉蒂切利等人(2020)实施了可表达的慢病毒条形码,这使得能够同时分析单个成体造血干细胞的谱系和转录组及其在长期骨髓重建过程中的克隆轨迹。 对具有不同行为的克隆之间差异基因表达的分析揭示了表征功能性长期再生造血干细胞的内在分子特征。 Rodriguez-Fraticelli 等人通过体内 CRISPR 筛选探索了这一特征(2020) 发现转录因子 TCF15 是驱动造血干细胞静止和长期自我更新所必需的且足够的。 TCF15 表达原位标记了真正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最原始子集。

▼ 动物模型

在脊椎动物胚胎中,当体节从邻近神经管的轴旁中胚层沿轴尾进展形成时,节段组织变得明显。 新形成的体节表现为成对的上皮球,其图案化形成椎骨、肋骨、骨骼肌和真皮。 为了确定 Meso1 或 paraaxis 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Burgess 等人(1996)破坏了小鼠的近轴基因。 在近轴无效突变的纯合小鼠中,来自近轴中胚层的细胞无法形成上皮,因此体节形成被破坏。 在缺乏正常体节的情况下,中轴骨骼和骨骼肌形成,但形态不正确。 然而,上皮体节的形成并不是胚胎分割或体细胞谱系建立所必需的。 伯吉斯等人(1996) 得出结论,paraaxis 调节体节形态发生,体节的功能是形成中轴骨骼和骨骼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