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BstNI 亚科,1; PRB1

  • 基础唾液富含脯氨酸蛋白,BstNI 型,1

此条目中代表的其他实体:

  • 包括唾液蛋白 Pe
  • 包括腮腺中带蛋白;Pm,包含
  • PmF,包含
  • PmS,包含
  • CON2,包含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PRB1

细胞遗传学定位:12p13.2 基因组坐标(GRCh38):12:11,351,820-11,355,590(来自 NCBI)

▼ 正文

Azen 和 Maeda(1988) 回顾了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PRP),该蛋白质由 12p 染色体上 6 个紧密相连的基因座编码。蛋白质分为酸性组和碱性组。编码酸性蛋白的 2 个基因是 PRH1(168730) 和 PRH2(168790),这些基因包含具有限制性酶 HaeIII 切割位点的重复序列。PRH1 基因座编码 Pa、Db 和 PIF 蛋白。PRH2 基因座编码 Pr 蛋白。编码富含脯氨酸的碱性蛋白的 4 个基因是 PRB1、PRB2(168810)、PRB3(168840) 和 PRB4(180990),这些基因包含具有限制性酶 BstNI 切割位点的重复序列。PRB1 基因座编码 PmF、PmS、Pe 和 Con2 蛋白。PRB2 基因座编码 Ps 和 Con1 蛋白。PRB3 基因座编码 G1 蛋白。

Ikemoto 等人在日本人群的腮腺唾液中(1977) 通过酸性尿素淀粉凝胶电泳发现了 2 个表型。显示多态性的蛋白质位于 Pa 和标记为 Pb 的蛋白质(碱性蛋白质)之间的区域,因此被称为腮腺中带蛋白质(Pm)。遗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m(+)等位基因在日语中的频率约为0.38。

Azen 和 Denniston(1980) 显示 Pm 和 Ps 与 Pa-Pr-Db-G1 簇的连锁。基于弱连锁不平衡,Ps 可能比 Pa 或 Pr 更接近 G1 和 Db。Azen 和 Denniston(1980) 提供了与其他 5 个腮腺唾液蛋白位点密切相关的证据。

于等人(1980) 提出了 Pa 和 Pr 之间以及 Pr 和 Db 之间联系的证据。重组中未发现显着的性别异质性。Pa 和 Db 之间的重组存在显着的性别异质性,但雄性的 Lod 评分未达到通常被接受为连锁证明的水平。群体研究表明三个基因座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考夫曼等人(1982) 在比较 PmF 和 PmS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一部分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单个氨基酸差异。Goodman 等人利用人类基因组探针进行体细胞遗传学研究(1984) 得出结论,编码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的基因簇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并且可能位于 12p 上,因为它可以被排除在 12cen-q24 片段之外。人类SPC(唾液蛋白复合物)可以延伸约15cM的图谱长度;相比之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图谱长度约为 1.8 cM。Maeda(1986) 的结论是,与建议的 15 cM 遗传长度相反,复合体的 6 个基因包含在 500 kb 的 DNA 片段中(1 cM 约为 1,000 kb。)(Pm 由 2 种蛋白质组成,一种是快速电泳形式,一种是慢速电泳形式,分别称为 PmF 和 PmS。)

Azen 和 Yu(1984) 定义了腮腺唾液蛋白质的另一种多态性。它被称为 Pe,是在碱性聚丙烯酰胺平板凝胶中进行蛋白质染色后分型的。Pe+ 等位基因在白人和黑人中的频率均为约 0.76。从随机收集的样本中,Pe+ 蛋白与 Con1 和 Ps 蛋白的相关性最强,与 Pr 和 Pa 蛋白的相关性较弱,与 PmF、PmS、PIF、Db、Con2 或 G1 蛋白的相关性不显着。如果假设这些关联的强度部分与图谱距离相关,那么这些数据大致符合先前通过家族连锁研究确定的 PRP 基因的首选线性顺序:Ps-Pa-Pr-Pm-G1-Db。Pe 与 Pa 相关,在 theta = 0.0 时最大 lod 得分为 2.69。

在对唾液蛋白的完整综述中,Azen和Maeda(1988)指出,编码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的6个基因按以下顺序为700 kb的间隔:PRB2-(60 kb) -(60 kb) - PRB1-(70 kb) - PRB4-(190 kb) -(190 kb) -(190 kb)-PrH2-(160 kb) -(160 kb) -(160 kb) -(190 K) -(190 K) -(190 K) -(190 K) -(190 K) -(190 K) -(190 KB) -(190 KB) -(190 KB) -(190 KB)。

金等人(1993) 提出了人类唾液富含脯氨酸蛋白家族 6 名成员的 4 个成员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碱性 PRP 的 PRB1 和 PRB2,以及编码糖基化 PRP 的 PRB3 和 PRB4。每个基因长约 4 kb,包含 4 个外显子,其中第三个外显子完全由 63 bp 串联重复组成,编码蛋白质产物中富含脯氨酸的部分。外显子 3 在不同的 PRB 基因中包含不同数量的串联重复。这些重复次数的变化也是 PRB 基因不同等位基因长度变化的原因。

Kim 等人比较了 6 个 PRP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1993) 认为它们可能是从单个祖先基因通过 4 个连续的基因复制进化而来的,导致 6 个基因分为 3 个子集,每个子​​集由 2 个基因组成。在此进化过程中,基因转换事件的多重重排主要发生在IVS2的3-素末端和外显子3的3-素末端之间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