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因素X,5; RFX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RFX5

细胞遗传学位置:1q21.3 基因组坐标(GRCh38):1:151,340,639-151,347,318(来自 NCBI)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II 类分子是由 α 链和 β 链组成的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人类有 3 种 MHC II 类同种型:HLA-DR、-DP 和 -DQ。MHC II 类分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将外源抗原肽呈递给 CD4+ T 辅助淋巴细胞的受体,从而触发启动和维持免疫反应所需的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激活事件。杜兰德等人(1997)指出,异位或异常高水平的 MHC II 类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这一发现证明了在控制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而 MHC II 类表达的缺乏会导致称为 MHC II 类缺陷的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或 II 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 209920)。在 BLS 患者建立的 B 细胞系中,至少已鉴定出 4 个互补组。导致 A 组互补的分子缺陷存在于编码 CIITA 的基因(MHC2TA;600005) 中。CIITA 是一种非 DNA 结合反式激活因子,充当分子开关,控制细胞类型特异性和诱导型 MHC II 类基因转录。相反,互补组 B、C 和 D 中的缺陷都会导致 RFX 缺陷,RFX 是一种与 MHC II 类启动子的 X 框结合的核蛋白复合物(参见 RFX2;142765)。互补组 C 中缺乏 RFX 结合活性是由于编码 RFX 75-kD 亚基的基因突变所致(Steimle 等,1995)。

在 II 类阴性裸淋巴细胞综合征或相应实验室突变体中鉴定的 5 个互补组中,有两个缺陷基因已被克隆(Mach 等,1996)。一个基因编码 RFX5;另一个是 MHC2TA(CIITA),编码具有确定的酸性转录激活结构域的大蛋白。后一种蛋白质不与DNA相互作用。绍尔等人(1997)证明RFX5只有与CIITA合作才能激活转录。RFX5 和 CIITA 结合形成能够激活 II 类 MHC 启动子转录的复合物。在该复合物中,启动子特异性由 RFX5 的 DNA 结合结构域决定,通用转录装置由 CIITA 的酸性激活结构域招募。

内克雷普等人(2000) 证明了 RFXAP(601861) 和 RFXANK(603200) 的 C 末端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突变的 RFXAP 或 RFXANK 蛋白无法结合。作者发现 RFX5 仅与 RFXANK-RFXAP 支架结合,而不单独与任一蛋白质结合。然而,支架和 RFX5 单独都不能结合 DNA。内克雷普等人(2000) 得出结论,RFXANK-RFXAP 支架与 RFX5 的结合导致后者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暴露 RFX5 的 DNA 结合结构域。RFX5 的 DNA 结合域将 RFX 复合物锚定到 MHC II 类 X 和 S 启动子框上。RFX5 蛋白的另一部分与 MHC2TA 相互作用。作者指出,BLS 患者的互补 B 组或 D 组中任一蛋白的突变都会阻止其与另一种蛋白的结合,

埃默里等人(1996) 回顾了 RFX1、RFX5 和 RFX DNA 结合蛋白家族的其他成员。

维拉德等人(1997)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 RFX5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q21。

维拉德等人(1997) 描述了 4 名 MHC II 类缺陷患者的突变特征,已知这些患者的 RFX5 基因存在缺陷。

宿主和病原体分别进化出各种反应来控制感染和逃避破坏。使用柱色谱法,Zhong 等人(2001) 在沙眼衣原体(沙眼和慢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中发现了一个因子,该因子可降解转录因子 RFX5 和 USF1(191523)。这些宿主因子的降解与受感染细胞中 MHC I 类和 II 类抗原表达的抑制相关,从而抑制宿主免疫反应。

内克雷普等人(2002) 在源自 Wolf 等人报道的缺乏 MHC II 类转录的组织同质双胞胎的细胞系(称为“Ker”细胞系)中,在 RFX5 的 DNA 结合域(残基 92 至 168)中发现了 arg149 到 gln 突变(R149Q;601863.0005)(1995) 和 Douhan 等人(1996)。功能和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突变蛋白无法结合 HLA-DRA(142860) 启动子的 X 框,而 Ker 细胞系中野生型 RFX5 的表达可挽救 MHC II 类表达。

▼ 等位基因变异体(5 个选定示例):.

0001 裸淋巴细胞综合征,II 型,补充组 C
RFX5、IVS2DS、GA、+5
2 名同胞,被鉴定为 THF 和 EDF,患有 II 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互补组 C(209920),Villard 等人(1997) 证明了 DNA 结合结构域上游的 RFX5 基因中涉及核苷酸 259-268 的 10 个核苷酸缺失。该缺失导致移码,随后出现位于下游 66 个核苷酸的框外终止密码子。这些同胞中仅存在 RFX5 mRNA 的缺失形式。基因组 DNA 研究表明,10 个核苷酸的缺失是由剪接供体位点的点突变造成的。主要突变是位于外显子 2 3-prime 的剪接供体位点中位置 +5 处的 G 到 A 转变。这导致使用位于外显子 2 上游 10 个核苷酸的隐秘剪接供体位点,因此从 mRNA 中切除了外显子 2 的最后 10 个核苷酸。

.0002 裸淋巴细胞综合征,II 型,补充组 C
RFX5,1032C-T
在一名被确定为 Ro 的患者中,患有 II 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补充组 C(209920),Steimle 等人(1995) 证明了 Villard 等人(1997)证实了核苷酸1032处存在点突变,将精氨酸密码子(CGA)转变为过早终止密码子(TGA)。维拉德等人(1997)证明患者的突变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而父母都是杂合的。

.0003 裸淋巴细胞综合征,II 型,补充组 C
RFX5,IVS4AS,GA,-1
在一名确定为 SJO 的患者中,患有 II 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补充组 C(209920),Villard 等人(1997) 鉴定了 RFX5 基因的复合杂合性,一个等位基因在位置 -1 处包含 G 到 A 的转换,导致使用位于外显子 5 下游 5 个核苷酸的隐秘剪接受体位点,并从 mRNA 中删除了外显子 5 的前 5 个核苷酸(386-390)。影响 SJO 中第二个 RFX5 等位基因的精确突变尚未确定;然而,在 SJO 中未检测到源自该等位基因的完整 mRNA(Steimle 等,1995)。

.0004 裸淋巴细胞综合征,II 型,补体 C 组
RFX5,4-BP DEL,IVS-AS,GA,-1
佩能堡等人(1999) 将患有 II 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互补组 C(209920) 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与来自代表 4 个互补组中每组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融合。瞬时异核分析表明该患者属于互补组C。此外,将野生型RFX5 cDNA转染到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导致缺陷得到纠正。突变分析显示,RFX5 mRNA 缺少 4 个核苷酸,并且这种缺失是剪接受体位点中 G 到 A 转变的结果。发现该患者的剪接位点突变是纯合的。删除的核苷酸是RFX5 cDNA位置312-315处的CAAG。该缺失导致位于野生型RFX5 cDNA序列的核苷酸403-405处的移码和超出框的终止密码子。结果,突变的 RFX5 mRNA 编码了 82 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质,缺乏 DNA 结合域(DBD)。G-to-A点突变的存在和隐秘剪接受体位点(aCAAG)的使用显然导致了RFX5 mRNA的产生,其中特定外显子的4个核苷酸被剪接出来。父母双方都是突变杂合子。

.0005 裸淋巴细胞综合征,II 型,互补组 E
RFX5、ARG149GLN
在来自具有假定的第五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互补组(209920) 的组织化学双胞胎的细胞系中,Nekrep 等人(2002) 在 RFX5 基因的核苷酸 446 处发现了 G 到 A 的转变,导致 DNA 结合域中的 arg149 到 gln(R149Q)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