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成分 3 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3D

  • C3 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说明

原发性C3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儿童时期反复出现的细菌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如脑膜炎奈瑟菌、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 也会发生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和中耳炎,是 C3 缺乏最常见的后果。 大约 26% 的 C3 缺乏患者会出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参见 152700),大约 26% 的患者会出现系膜毛细血管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Reis 等人总结,2006)。

▼ 临床特征

阿尔珀等人(1972) 描述了一位对化脓性感染具有显着易感性的患者,该患者显然是 C3 缺乏纯合子。 她的 C3 水平仅为正常值的千分之一或更低。 许多亲戚,包括父母双方,其水平约为正常水平的一半。

普塞尔等人(1980) 描述了一个家庭,其中 3 个孩子患有纯合 C3 缺陷,而父母和另外 2 个孩子都是 C3 缺失基因杂合子。 该家庭是巴勒斯坦黎巴嫩裔,居住在科威特; 父母被认为是表兄弟。 纯合子和杂合子儿童均易受感染。 3 名纯合子儿童均出现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1 名杂合子儿童患有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唯一补体正常的孩子既没有肾炎,也没有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萨诺等人(1981) 报道了 2 姐妹患有 C3 缺乏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52700) 样症状。

伯杰等人(1983) 和 Borzy 等人(1988) 观察到 C3 缺陷纯合子出现系膜毛细血管肾小球肾炎。 C3 缺乏与肾炎的关联被认为是由于补体系统的第二种生理活性的失败,即促进单核吞噬系统处理免疫复合物的功能。

尼尔森等人(1992) 描述了 3 个姐妹,她们是从父亲遗传的无效等位基因和从母亲遗传的功能失调的 C3 等位基因的复合杂合子。 替代途径补体功能缺失,但经典途径补体功能部分完整。 其中一位姐妹,即先证者,患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 事实证明,先证者的 C3 通常对胰蛋白酶蛋白水解敏感,并且对经典途径有部分抵抗力,但对替代途径、转化酶依赖性切割完全抵抗。

博托等人(1990) 研究了一名 10 岁男孩,该男孩在出生后 3 年内反复发作中耳炎。 5 至 8 岁时,他出现了 20 多次皮疹,影响他的面部、前臂和手部,类似于多形红斑的目标病变。 发作前通常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两次发作期间从他的喉咙中分离出 A 组 β 溶血性链球菌。 父母是近亲结婚(“拥有共同的曾祖父母”)。 对患者血清进行放射免疫分析无法检测到 C3。

▼ 其他特点

McLean 和 Hoefnagel(1980) 观察到部分脂肪营养不良与家族性 C3 缺乏之间存在关联。 一名患有家族性 C3 缺乏症的 16 岁女孩出现了部分脂肪营养不良,影响了面部、手臂和上半身。 该模式让人想起在没有家族性 C3 缺乏症的获得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患者中观察到的模式(608709)。

▼ 分子遗传学

Botto 等人通过在一个孩子患有 C3 缺陷的家庭中分离 C3S 和 C3F 同种异型(1990)证实存在无效C3等位基因(120700.0003),该患者是纯合的。 父母双方都是无效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Alper 等人描述了一位患有 C3 缺乏症的南非荷兰语患者(1972),博托等人(1992)证明C3基因(120700.0004)部分缺失的纯合性是缺陷的分子基础。

Tsukamoto 等人在一名患有 C3 缺乏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22 岁日本男性患者中,由近亲父母出生(2005) 鉴定了 C3 基因中的纯合剪接位点突变(120700.0009)。 补体检测未检测到血清中的C3,仅检测到微量的C3溶血活性。 父母和 2 名同胞均为突变杂合子,并且 C3 溶血活性水平均降低。 患者从小就有光过敏、反复发烧、面部红斑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