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63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 或 GPRs) 包含 7 个跨膜结构域并通过异源三聚体 G 蛋白转导细胞外信号。

▼ 克隆与表达

Kawasawa等人使用从非洲爪蟾和小鼠 PSP24 同源物之间保守的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2000)通过 PCR 克隆 GPR63,他们称之为 PSP24B,然后使用人脑 mRNA 作为模板进行 RACE。推断的 419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非洲爪蟾 PSP24 具有 57% 的同一性,与小鼠同源物具有 92% 的同一性。李等人(2001)使用 GPR61( 606916 ) 作为探针在人类基因组 DNA 文库中鉴定了 GPR63。合成无内含子序列的引物,通过PCR扩增GPR63 cDNA并克隆。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单个 6.8-kb 转录本在不同脑区表达,在尾状核和丘脑中表达更强,在下丘脑和中脑中表达较弱。川泽等人(2000)通过筛选带有非洲爪蟾 PSP24 cDNA 片段的小鼠基因组文库,克隆了小鼠 Gpr63,他们称之为 mPSP24B。6.0-kb 的小鼠转录物几乎只在大脑中表达。小鼠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显示神经元细胞如嗅二尖瓣细胞、皮质神经元、海马锥体细胞和小脑浦肯野细胞中的表达。

▼ 基因功能

川泽等人(2000)指出,非洲爪蟾 PSP24 最初被鉴定为溶血磷脂酸受体(LPA)。转染到大鼠肝癌细胞系中的小鼠 Gpr63 的功能分析表明,小鼠蛋白不作为 LPA 受体发挥作用。

▼ 基因结构

李等人(2001)确定 GPR63 基因由单个外显子编码。

▼ 测绘

李等人(2001)基于 GPR63 序列与对应到该位置的基因组克隆(GenBank AL0333790 )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将人类 GPR63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6q16.1-q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