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抑制剂 1; MTSS1

  • MIM
  • KIAA0429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MTSS1

细胞遗传学位置:8q24.13 基因组坐标(GRCh38):8:124,550,783-124,728,472(来自 NCBI)

▼ 描述

MIM 或 MTSS1 属于含有保守 N 末端 F 肌节蛋白捆绑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称为 IRSP53(BAIAP2; 605475)/MIM 同源结构域(IMD),参与丝状伪足的形成(Yamagishi et al., 2004)。

▼ 克隆和表达

Ishikawa 等人通过筛选人脑 cDNA 来寻找编码至少 50 kD 蛋白质的潜力(1997) 分离出 MTSS1 cDNA,他们将其称为 KIAA0429。该cDNA编码推导的35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Lee 等人使用改良的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人类膀胱癌细胞系(2002) 鉴定出 MTSS1,它在转移细胞中不表达。他们将基因命名为 MIM(转移中缺失),并发现它包含富含脯氨酸的区域和肌节蛋白结合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蛋白同源 2 基序(WH2)。它的预测分子量为 38 kD。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 5.3 kb MTSS1 转录物在人脾、胸腺、前列腺、睾丸、子宫、结肠和外周血中表达。在 1 种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或 2 种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未观察到表达。

马蒂拉等人(2003) 克隆了小鼠 Mtss1,发现它编码 2 种亚型:一种由 759 个氨基酸组成的初级蛋白和一种含量较低的较短蛋白。人类和小鼠蛋白质具有 96% 的序列同一性。成年小鼠组织的 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 Mtss1 在肝脏中强表达,在肾、心脏、肺、脾和脑中中等表达。RNA原位杂交证明在胚胎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细胞以及成人肾、肝和浦肯野细胞中表达。

Callahan 等人使用原位杂交(2004) 在生长期毛囊的外根鞘中检测到 MIM 转录本,但在毛囊间上皮中没有检测到 MIM 转录本。MIM RNA 和蛋白质也在不适当活跃的 Sonic hedgehog(SHH; 600725) 信号传导部位积累,例如人类基底细胞癌的肿瘤上皮。

通过数据库分析,Yamagishi 等人(2004) 在 5 种人类蛋白质(包括 MIM)中鉴定出大约 250 个氨基酸的 N 末端结构域。这些蛋白质在脊椎动物中保守,相关蛋白质存在于秀丽隐杆线虫和果蝇中。该结构域被作者称为 IMD,预计具有几乎纯螺旋的二级结构。推导的 755 个氨基酸的 MIM 蛋白具有 N 端 IMD 和 C 端 WH2 结构域。

▼ 基因功能

Mattila 等人(2003) 表明,小鼠 Mtss1 蛋白的 C 端一半(包含 WH2 结构域)可结合肌节蛋白单体。稳态和动力学组装测定表明,Mtss1 抑制尖端肌节蛋白组装和肌节蛋白单体核苷酸交换。NIH 3T3 细胞中 Mtss1 的过度表达导致异常肌节蛋白结构的形成。

卡拉汉等人(2004) 表明 MIM 是一种 SHH 响应基因,可以增强 GLI1(165220) 和 GLI2(165230) 的转录活性。MIM 和 GLI1 协同作用,重现了再生人类皮肤中 SHH 介导的表皮增殖和侵袭。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结合研究表明,MIM 是 GLI/融合抑制剂(SUFU;607035) 复合物的一部分。在没有 GLI 的情况下,SUFU 似乎与 MIM 相关。突变分析表明,MIM 的 N 端结构域与用于单体肌节蛋白结合的结构域不同,是复杂关联和转录增强所必需的。

山岸等人(2004) 发现从 MIM 或 IRSP53 分离的 IMD 诱导 HeLa 细胞中的丝状伪足和紧密堆积的平行 F-肌节蛋白束的形成。两种 IMD 在体外均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结合 F-肌节蛋白,并且两种 IMD 均与体内应力纤维相关。在 293T 细胞中,IRSP53 和 MIM 的 IMD 可以与其自身以及全长分子结合,但不能与缺乏 IMD 的 C 端半部分结合。山岸等人(2004) 得出结论,IRSP53 和 MIM 参与交联结构 F-肌节蛋白束。

通过辐射混合分析进行绘图,Ishikawa 等人(1997) 将 MTSS1 基因对应到 8 号染色体。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Lee 等人(2002)将该基因定位于8q24.1。

▼ 分子遗传学

关联有待确认

迈耶等人(2020) 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 18,096 名参与者的小梁形态分形分析来研究心脏小梁的图像衍生表型。他们鉴定出 16 个重要位点,其中包含与血流动力学表型和细胞骨架树枝化调节相关的基因。在 8 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一种特别强的关联,该区域位于开放染色质区域,是 MTSS1 基因的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迈耶等人(2020) 指出,该基因座与多种心脏结构和功能表型相关(rs35006907),并且主要遗传变异位于心脏组织中开放染色质的区域。Meyer 等人利用生物力学模拟和人类参与者的观察数据(2020) 证明小梁形态是心脏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很大一部分 CRISPR 介导的 mtss1 青鳉胚胎在受精后 4 天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存活胚胎表现出一系列严重到中度的异常心脏形态异常以及小梁明显减少。迈耶等人(2020) 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脏功能中的作用,确定了调节结构复杂性的保守途径,并揭示了心肌小梁对心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 CRISPR 介导的 mtss1 青鳉胚胎在受精后 4 天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存活胚胎表现出一系列严重到中度的异常心脏形态异常以及小梁明显减少。迈耶等人(2020) 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脏功能中的作用,确定了调节结构复杂性的保守途径,并揭示了心肌小梁对心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 CRISPR 介导的 mtss1 青鳉胚胎在受精后 4 天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存活胚胎表现出一系列严重到中度的异常心脏形态异常以及小梁明显减少。迈耶等人(2020) 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脏功能中的作用,确定了调节结构复杂性的保守途径,并揭示了心肌小梁对心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