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视网膜炎13

由于存在证据表明色素性视网膜炎13(RP13)是由17p13染色体上的PRPF8基因(607300)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有关色素性视网膜炎的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268000。

Phenotype-Gen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Phenotype Phenotype
MIM number
Inheritance Phenotype
mapping key
Gene/Locus Gene/Locus
MIM number
17p13.3 Retinitis pigmentosa 13 600059 AD 3 PRPF8 607300

▼ 临床特征
------
Greenberg等研究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家族(1994)是英国股票。曾祖父于1800年代中期从英国萨福克来到南非。夜盲症的发作年龄在4至10岁之间。到中年,一些患者的眼底弥漫性改变和广泛的视网膜变性。这些变化是许多患者在早期出现的典型的中赤道色素沉着和视野狭窄。该表现被认为是早发性adRP伴有弥漫性视网膜受累,即I(D)型。

Maubaret等(2011)报道了2个英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族中PRPF8基因突变的详细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所有受影响的成员均抱怨患有夜视症且发病年龄不同。在第一个家庭中,在67岁的患者的暗室视网膜电图上存在明显的表型变异,从严重的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到正常的视网膜外观和轻度的视杆功能障碍。第二个家庭表现出相似的变异性,其中包括一个非渗透性个体。

▼ 测绘
------
Greenberg等(1994年)通过连锁分析在一个南非大家族中为adRP基因(在这里表示为RP13)定位了明确的证据。恢复蛋白基因(RCV1; 179618)位于17p13.1。尽管在所研究的家族中认为它是adRP的主要候选基因,但对该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筛选未能揭示任何突变。此外,Goliath等(1995年)排除了与RCV1基因的连接,因为与Wiechmann等人描述的基因内RCV1标记观察到了重组(1994)。

通过对格林伯格等人最初描述的南非家族的进一步研究(1994),Goliath等(1995年)将RP13基因在17p13.1中的定位细化为D17S1529和D17S831之间的间隔。Kojis等人在一个居住在美国的8代英国血统大家庭中(1996)将该基因定位到17p13.3区域。对南非家族的重新分析,再加上美国的数据,表明在17p上仅存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RP基因座,但它对应到17p13.3,端粒位置比以前报道的多。Tarttelin等人在一个来自英格兰南坎布里亚郡的受影响的3代家庭中(1996)证实了细化数据Goliath等(1995)。

▼ 分子遗传学
------
使用位置克隆和候选基因策略,McKie等(2001年)确定的7个不同的错义突变在PRPF8剪接因子基因(见例如607300.0001 - 607300.0005)在常染色体显性RP家族中。在3个RP13连锁家族中共分离了3个突变,包括原始的南非大型血统,在其他不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RP家族中鉴定出4个其他突变。这7个突变聚集在这个7kb大转录本的最后一个外显子内的14个密码子序列内。C末端改变的氨基酸残基在人类,拟南芥和锥虫等不同物种中均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表明该蛋白的这一部分可能与某些功能相关。

Maubaret等(2011年)报道了2个英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PRPF8基因突变(607300.0006;607300.0007),Towns等报道了其中之一(2010)。Maubaret等(2011年)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是有关PRPF8基因突变相关的明显家族内变异(包括不完全外pen )的首次报道。Maubaret等(2011年)建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可变表达的患者应怀疑PRPF8突变。